赏析:
此篇赏析所评论的是一首名为《江城子》的古词,这首词的作者是佚名,创作于1136年冬,当时作者正在吕祉幕中为属僚。在此之前,他曾在吕祉主持下撰定《东南防守利便》,向宋高宗进谏以建康为都,收复中原,但建议不被采纳。这首词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后一篇作品,在次年八月就英勇就义了。
《江城子》以苍凉的语调,见证了南宋末年对金朝快速崛起的绝望和愤怒。词中前四句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描述的是南宋面对金廷进攻的愤慨,深深折射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危机的焦虑。接着,词作者悲叹自己心力憔悴、生命渐逝,岁华已然消磨殆尽(岁华三句),此处颓丧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和国家的无奈。“送老”二句描写的是词人晚年时的疑虑和惶恐,同时带有对故乡的思念(以“盐”代处所)。
《江城子》虽然是一首写自己的悲痛和绝望的词,但是其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此篇词歌颂了中国古代先贤士人的忠诚与爱国精神,也呼唤着当今时代的爱国情感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首词凝聚了作者在凄冷夜空中的种种感慨,面对国家困境只有绝望和无奈,这让读者深深地感悟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的国家和人民的心路历程。
诗文: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薤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