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之华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中国古代饥荒时期创作的。根据《毛诗序》的记载,这首诗是为了哀悼那些饥饿的人们而创作的。在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的时期里,由于饥馑困扰,许多人无法维持生计。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苕之华》的诗来表达他对那些饥民不幸的同情和关注。通过描绘生机盎然的苕叶和花朵,诗人在暗示着人们应该像苕一样顽强生存,即使在艰难的岁月里也要坚持活下去。 此外,根据《易林·中孚之讼》的描述,这首诗还反映出当时士民的危难处境。诗人在感受到身处荒年,人们在饥饿中挣扎,九死一生,难有活路的时候,深深地感到了绝望和无助。他对周室的将亡和社稷的危机感到痛心,呼吁世人共同努力经历这一困难时期。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了解人民、同情人民的下层士人,他对社会政治状况和人民生活困境的深刻体察以及虔诚的关注,赋予了这首诗宏大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情感。


诗文: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