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交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日月谷》是一首关于自然灾害的诗歌,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它记录了一个发生在周幽王统治时期的日食和月食事件,以及这些自然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和警示意义。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天文学家的考证,此诗应作于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在那个时期,周王国陷入了多种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之中,政治不稳定、内部腐败的情况日益严重。而这一天的日食也被看作是天象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不安。 在这个背景下,诗人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大地震动、山峰倒塌、河流泛滥等自然灾害的惨状,反映了当时人们面临的困难和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政治腐败和统治不力的不满和批判,强调了善政和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正因为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它一直被人们传颂并且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诗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