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中有麻的鉴赏

鉴赏
《丘中有麻》是《诗经》中一首广为流传的情诗,也是文化史上一篇至今不衰的诗歌经典之作。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对这首诗的解读却出现了岐义很多的情况。 有些冬烘头脑的老儒生,总不敢正视这些民歌反映的人民群众最真实最纯朴的思想感情,而强行把许多男女情歌贴上了社会政治的标签,仿佛诗中男女爱情活动都是政治斗争似的。然而,《毛诗序》阐述《丘中有麻》的主旨时说:“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将这首诗解释为思贤之作。朱熹则认为,《丘中有麻》是“女子盼望与所私者相会”的情诗。从民俗学角度解释“贻我佩玖”这句,闻一多先生认为:“合欢以后,男赠女以佩玉,反映了这一诗歌的原始性。” 实际上,《丘中有麻》分明是一首情诗,还其本来面目,就能感受到二千多年前黄土高原上那对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在《诗经》时代,男女之间的情爱关系比较宽松自由。特别是农村男女青年自由交往、野外幽会,相当普遍。这并不是后来儒家君子所指斥的淫乱,而是青年男女择偶的一种正常方式。这和我国有些少数民族,近几十年来还保存着的对歌择偶、赛马择偶一样,带有原始民族婚配的形式。 可以看出,《丘中有麻》正是这种原始择偶婚配形式的反映。诗歌以一个姑娘的口吻写出来,提到了一个姑娘请一位男子帮忙种麻,并逐渐相互认识,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是逐渐发展的。最终,男子送女子佩玉,两人定下了恋爱关系,而整个过程,都是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来书写的。 总之,通过《丘中有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经时代男女之间纯真的情爱关系,更能见证诗歌作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媒介,如何把原始的、真实的情感转化为文学创作中的极致之美。


诗文: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相关标签: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