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1. 粮仓(liáng cāng):指用来储存粮食的大型仓库。
2. 百姓(bǎi xìng):指普通百姓,也可以理解为民众。
3. 礼节(lǐ jié):指社会上的规矩和礼仪。
4. 治理(zhì lǐ):指管理、治理国家或地方。
5. 古代(gǔ dài):指过去的时间、历史阶段。
6. 耕地(gēng dì):指耕种和开垦土地。
7. 织布(zhī bù):指织造布料。
8. 生产(shēng chǎn):指制造和生产物品或产品。
9. 消费(xiāo fèi):指人们购买和使用物品或产品。
10. 社会财富(shè huì cái fù):指整个社会中所有的物质财富。
11. 奢侈(shē chǐ):指过度奢华和浪费。
12. 盛行(shèng xíng):指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或流行。
13. 制止(zhì zhǐ):指阻止、制约。
14. 命运(mìng yùn):指国家、民族或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15. 枯竭(kū jié):指用尽、耗尽。
16. 公家(gōng jiā):指政府部门或官方的。
17. 私人(sī rén):指个人的、私有的。
18. 季节(jì jié):指不同季节的时间和气候。
19. 纳税(nà shuì):指缴纳税款。
20. 朝廷(cháo tíng):古代指皇帝和他的官员们,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或统治者。
21. 爵位(jué wèi):指皇亲贵族或勋贵等的封爵头衔。
22. 灾荒(zāi huāng):指自然灾害引起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23. 财富(cái fù):指拥有的财产、资产或物质财富。
24. 自然界(zì rán jiè):指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25. 夏禹(xià yǔ):传说中的夏朝开国君主和治水英雄。
26. 商汤(shāng tāng):商朝初期的统治者,也是一个有名的古代政治家。
27. 紧急情况(jǐn jí qíng kuàng):指紧急而严重的事件或事态。
28. 军队(jūn duì):指一支或多支组成的军事力量。
29. 发放(fā fàng):指派发、发给。
30. 灾害(zāi hài):指灾难和损失。
诗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自《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