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经由闻一多先生的推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全诗描绘了一个春江之夜的幽美场景,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中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通过虚指表现出江潮浩瀚无垠,仿佛与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一轮明月随潮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四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使得春江花月夜的景象生动形象,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诗中的最后两句“流霜不觉飞,摇荇恰依人影”,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在这样的夜晚,青荇依人影摇曳,仿佛与人们心灵相通,给人带来一种肆意释放的自由感。
总之,《春江花月夜》以其唯美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凝结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具有诗中之诗的魅力和巧妙的艺术构思,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诗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