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陶渊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里融入了大量田园牧歌元素,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下是对提供的内容的解释:
1. “嶕峣”:指山峰高耸的样子,形容山峰挺拔高大壮观。
2. “幽室”:古代常用此词指墓穴或坟墓,也有指深入山林、荒郊野外等偏僻处所的意思。
3. “向来”:表示刚才、刚刚、刚才过去不久等含义。
4. “或余悲,或已歌”:这句话中“或”表示多种可能性,“余”则表示作者本人,即“或我仍有悲伤,或我已经开始唱歌了”。
5. “何所道山阿?”:作者在此表达他心中的感叹。其中,“何所道”是一个反问,表示不知有什么可说的;“山阿”则是对山陵的亲切称呼。
诗文: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