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 驱逐客卿:指的是对那些在外国接受过教育,而来到秦朝献策的士人或官员。他们被称为“客卿”。
- 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官吏们私下里并不支持驱逐客卿。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
- 秦穆公:春秋时期的秦国君主,出生于战国前期,是小霸王时期的活动家。
- 贤士:指具有超凡才华和卓越才学的人,如方士、医师、理论家和哲学家。
- 西戎:又称西羌,指黄河流域以西蕴含着多种民族、部落,如羌、戎、翟等。
- 由余:音yu2(yú),历史上有详细记载的由余,大概是现今四川北部的涪陵一带。
- 宛地:音wǎn,即今天的南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
- 百里奚:音xī(西),居住在宛地的一个部族。
- 宋国:春秋时期,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境内。
- 蹇叔:蹇姓,名叔,字子良,出生于战国时期,是孟轲的学生和朋友。
- 晋国:春秋时期的国家,位于今山西省。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 秦孝公:战国时代的秦国君主,是春秋晚期楚国名将白起的同年人。
-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改革家。
- 移风易俗:指改变旧有的风俗和习惯。
- 诸侯:指中国古代的分封国君主和其国家。
- 楚国、魏国:战国时期的两个强劲对手。
- 攻取土地上千里:指秦国通过征服各国扩大国土,实现了“六合之内,皆为一家”。
- 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这是秦孝公治理国家的成就,使秦国在战国时期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 秦惠王:战国时期的秦国君主,是秦孝公的孙子。
- 张仪:战国时期齐国人,是著名的外交家,也是战略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 三川地区:指东巴、巴中和西巴这三个地方。
- 巴、蜀两国:古代中国的两大古国,分别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
- 上郡:临洮县,战国时期为鲜卑人所居住的地区。
- 汉中:古代一个著名的区域,位于陕西省中部。
- 九夷:指西南地区的九个少数民族,如羌、氐、蜀等。
- 鄢、郢之地:古代楚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日的湖北省境内。
- 成皋天险:成皋关是一处古代军事重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
- 六国的合纵同盟:指楚、齐、燕、韩、赵、魏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同盟。
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 昭王:战国时期的秦国君主。
- 范雎:战国时期的齐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谋略家。
- 废黜穰侯:指废除穰侯的爵位和地位。
- 驱逐华阳君:指驱逐任职于秦国的著名政治家华阳君。
- 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指那些拥有权力和特权的人可以操纵和控制政治和经济。
- 诸侯:指中国古代的分封国君主和其国家。
- 帝王大业:指一个统一国家的全国性建设,强调国家内部的统一和稳定。
诗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泰山一作: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