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在泰和年间,大名民家的小男女中,有一位因私情不如意而投水自尽的人。官方寻找她的踪迹,但没有找到。后来有人踏藕时在水中发现了两具尸体,衣服还能够辨认,于是事情就被揭露了。那一年,这个池塘的荷花开得无比齐整。这首曲子是以乐府《双蕖怨》为蓝本创作的。韩偓在《香奁集》的自序中说:“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

问莲根有多少丝,莲心知道为谁而痛苦?双花相互倾诉,只是旧家的儿女。天已经允许他们在一起,但为什么不让他们白头偕老在鸳鸯浦边?夕阳无言,算是谢客在烟中、湘妃江上,还未到真正的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有灵芝和瑞露。人们在今古中俯仰,即使海枯石烂,情缘也会一直存在,幽恨不会埋在黄土之下。相思树,流年匆匆,无端又被西风误了。兰舟只能短暂停留,怕再次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在风雨中。
注释:
泰和中:指唐朝泰和年间,即公元827年至835年。

民家小儿女:指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私情不如意赴水者:指因爱情不顺利而自杀的人。

官为踪迹之,无见也:指官员寻找自杀者的踪迹,但没有找到。

踏藕者得二尸水中:指有人在踏莲时发现了两具尸体。

衣服仍可验:指尸体的衣服还能够辨认出来。

此陂:指发生事件的水塘。

并蒂者:指荷花开放时花瓣紧密相连的情况。

沁水梁国用:指作者沁水人,名梁国用。

录事判官:指唐朝官员的职位,负责文书的录用和判决案件。

李用章:唐朝宰相,曾任宰相多次。

乐府《双蕖怨》:唐代乐府诗,讲述了两位相爱的人因家族之间的仇恨而无法在一起的故事。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指韩偓在《香奁集》中所写的诗句,意为吃了五色灵芝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喝了三危瑞露可以使人心情愉悦。

莲根、有丝:指荷花的根和荷花的花丝。

莲心知为谁苦:指荷花的心蒂,暗示荷花也有情感。

双花脉脉娇相向:指两朵荷花相互倾心。

旧家儿女:指故乡的人们。

白头生死鸳鸯浦:指白头偕老的夫妻在鸳鸯浦相会,即在黄波涛荡的江面上相会。

湘妃江上:指湘江上,湘妃是湖南岳阳人,传说她因爱情不顺而自杀。

香奁梦:指梦中的美好幻想。

灵芝瑞露:指韩偓所提到的灵芝和瑞露。

海枯石烂:指时间的长久,即海枯石烂也难以消磨情缘。

幽恨不埋黄土:指深深的爱恨难以消散。

相思树:指相思树,传说两个相爱的人在相思树下相会。

流年度:指时间的流逝。

西风误:指西风吹散了相思树下的思念。

兰舟少住:指兰舟停留的时间很短暂。

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指女子在风雨中狼狈不堪的样子。




诗文: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