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楚水入洞庭有三条支流:分别是蒸湘、资湘和沅湘,因此有了“三湘”之称。洞庭湖即为湘江的尾巴,所以君山也被称为湘山。资湘也被称为潇湘,现在资江的源头在武冈上游的夫夷水,当地人仍称其为潇溪,这个地方叫做萧地。《宝庆府志》中有记载。《水经注》中没有提到潇水,但柳宗元将永州的一条河称为潇水,因此将蒸湘称为潇湘,而“三湘”中只剩下两条了。我生长在三湘之地,沿着云水溯洄,写了三首歌颂之诗,以纠正这个错误,同时也寄托了对湖山乡国的思念之情。
注释:
注释:
楚水:指长江中的一段,流经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中部。
蒸湘、资湘、沅湘:三湘指的是湖南省的三条主要河流,分别是蒸水、资水、沅水,它们都是长江的支流。
湘山:指位于洞庭湖南岸的君山,因为它是湘水的源头,所以也被称为湘山。
潇湘:指资水,也称潇水,发源于湖南省武冈市上游的夫夷水。
萧地:指潇水流经的地区,也称为潇溪地区。
《宝庆府志》:明代地方志书,记载了湖南省宝庆府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内容。
《水经注》:南北朝时期的地理著作,记载了中国各地的水文地理情况。
永州:湖南省南部的一个地区,柳宗元曾任永州刺史。
棹歌三章: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棹歌未归,兴怀深造”,意为划船唱歌,未归还,心中充满了学习的热情。
寄湖山乡国之思:指将自己对三湘的思念之情寄托在湖山乡国之中。湖山指的是洞庭湖周围的山脉,乡国则是指故乡。
诗文: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见《宝庆府志》。《水经注》不言潇水,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