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1611—1671)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出生于安徽桐城。崇祯13年(1640年)他中进士,并官至检讨。 弘光时期,马士英、阮大铖中伤方以智,使他不得不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到诬陷被贬。清军入侵后,方以智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他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然而,方以智因“粤难”被捕,最终于康熙10年3月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 方以智在学术上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将儒、释、道三教归为一体。他的著作非常丰富,著述400余万言,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医药和物理等各个领域,无所不包。其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十分广泛,代表作有《靜思語》、《道藏》、《經藏》等。他的学术成就对后世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篇古诗
高鹗(约1738—约1815)是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他因其酷爱小说《红楼梦》而被称为“红楼外史”。高鹗出生于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家庭,祖籍位于辽宁省铁岭市。他的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著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小说《红楼梦》外传,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且成为了《红楼梦》的重要补充。高鹗的作品以描写人物心理、刻画社会风貌为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高鹗的晚年生活颇为不幸,由于家庭矛盾以及书稿流失等原因,他经历了多次家庭和个人的挫折。后来,他隐居在北京的玉泉山下,耐心地修缮并整理了自己的著作。高鹗约于1815年逝世,享年78岁。他的文学成就及其对《红楼梦》的贡献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4篇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