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

班彪,字叔皮,出生于官宦世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自幼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一同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班彪依附于隗嚣,并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用《王命论》感化之,但结果未能如愿。后来,班彪移居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带),为大将军窦融从事,劝说窦融支持光武帝。 东汉初年,班彪举荐茂才,任徐县令,但因病而免去了官职。在免职后,班彪专注于史学著述,写成了《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班彪的《后传》影响了他的儿子班固修成《汉书》,班固在修史工作中多次引用班彪的史料和观点。班彪的女儿班昭等人也修史补充班固所未及完成的内容。 虽然班彪的生卒年份不详,但他是我国历史学界的重要人物,其贡献为我们了解汉代及后续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篇古诗

班固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是一位东汉时期的官吏、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出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除担任兰台令史外,他还曾被迁为郎官,典校秘书。 班固潜心苦学二十余年,写成了《汉书》,这是一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在当时备受重视。他还曾被迁为玄武司马,并且撰写了《白虎通德论》一书。 班固还曾征讨匈奴,作为中护军带领部队出征,但却遭遇了失败,并且因此被牵连入狱,最终在狱中去世。班固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赋颇有名气,其中《两都赋》更是被誉为班固的代表作之一。 班固的出生年份是公元32年,逝世于公元92年,享年61岁。 7篇古诗

班固 撰

两汉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 1篇古诗

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出生,于公元前2年去世,是西汉时期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班婕妤的祖籍为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她是汉成帝的妃子,聪慧善良,擅长辞赋,被封为婕妤。 班婕妤的作品丰富多样,但大部分已经失传。现存作品仅三篇,包括《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这些作品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反映了班婕妤在艺术上的造诣和精湛的辞赋技巧。 班婕妤的传记记载于《汉书·外戚传》之中。她的文学成就和风范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女性文学家,并被后世尊崇为“千古第一才女”。 1篇古诗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是一位汉族史学家,字惠班,出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班彪的女儿、班固与班超之妹。她博学高才,但早年嫁为人妇,丈夫早逝,她成为寡妇。 班昭的兄长班固著有《汉书》、《八表》和《天文志》遗稿散乱,而他本人未能完成,因此班昭继承了兄长的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和第六志〈天文志〉,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班昭不仅在历史学方面有很高成就,而且也擅于赋诗,善于写颂赞之作。她曾经写过《东征赋》和《女诫》,其中《女诫》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女性散文之一。班昭以其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学界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并且也是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的出生和逝世时间都不是很明确,但根据史料推断,她约于公元45年出生,约于公元117年逝世,享年约72岁。 1篇古诗

蔡文姬

两汉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 1篇古诗

蔡琰

两汉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 1篇古诗

蔡邕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汉族,出生于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博学多才,才情过人”的文化名流。当时权臣董卓当政,蔡邕拜为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同时,他还是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蔡邕精通经史、文学、音乐等多种领域的知识,被汉朝官方视为文化大家。他的书法技艺也被誉为一绝,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曾经与当时的文学巨匠杜甫并列为“汉唐文坛”,并且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后来的一代诗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蔡邕曾经编撰了《汉书音义》等多部著作,对当时的语言文字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邕的出生年份是公元133年,逝世于公元192年,享年60岁。 1篇古诗

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字子长,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是汉族人。他生于汉文帝时期,大约出生于前200年左右,去世于前154年左右。 晁错在汉文帝时期因其卓越的文才而被任命为太常掌故。后来,他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晁错展现出深刻的见解和非凡的辩才能力,因此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称他为“智囊”。 然而,晁错最终却因为七国之乱而遭到了腰斩的惨痛处死。七国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规模内战,发生在汉朝中期,期间多个地方的藩王相互争斗。在这场动乱中,晁错因与新莽政权的政治观念不合而被指控谋反,遭受严厉惩罚。他最终在西安东市被腰斩致死。 1篇古诗

东方朔

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出生于公元前154年,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词赋家和政治人物。他来自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 东方朔除了文学上的才华外,在政治方面也十分有天赋。他曾提出了一系列得失并论、陈农战强国等思想,但由于他在言辞上过于幽默诙谐,被汉武帝视作俳优而没有受到重用。 尽管如此,东方朔的著述量甚丰,后人将其汇总为《东方太中集》。这部作品集结了东方朔的大量词赋作品,展现了他风趣幽默的才华和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 公元前93年,东方朔去世,享年62岁。他留下了大量精彩的文学作品和思想精华,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篇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