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谱:
酉(公元733年),二十二岁。游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二十三岁。游岭南。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二十五岁。游江淮。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738年),二十七岁。游河南。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二十八岁。游九州。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740年),二十九岁。游九州。
开元三十三年,庚戌(公元745年),三十四岁。百忧集行曰:“十五从军征,翻覆阿房宫。生涯岂不痛?芳岁丧其踪。”
开元三十五年,辛亥(公元747年),三十六岁。百忧集行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以上内容摘自《百忧集》)也。公与李白之交不仅在行旅和文学创作上,还在政治和官场上有所互助。公做官期间,曾多次向朝廷推荐李白,赞扬他的诗歌才华和忠孝节义。李白因此得以迅速晋升为官员,官至拾遗。此外,公还曾经向李白推荐过王之涣、孟浩然等才华横溢的文人。
公的文学成就也备受瞩目。他的墓志铭被誉为“石头经”,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影响深远。其中“汝若化成风,飘飘何所似?”“神游天地烈,宴坐孤云轩。”等诗句,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公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病逝,年45岁。他的墓志铭由李白撰写,刻于长安市南山。墓志铭被誉为绝世之作,留存至今,成为后人研究唐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