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堂:
区)人,出生于明代,曾经在明朝中后期担任官员。他对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被誉为“宜春八绝”,其中以《赋得春宵》最为著名。
读书堂位于书堂山中部,是一幢仿古建筑。庭院四周栽植枫树、松树、竹子等翠绿植物,环境清幽。进入正室,便可以看到主人用洁白的墨水写下的“坐听雨声欲笑因何”,以及《千夜赋》中的“是为千夜赋兮被扇遗香。”这些字迹有一种墨香淡雅的感觉,引人遐想。
据说,每逢下雨,郑谷便坐在听雨亭里观赏风景。雨滴敲打在屋顶上,里面却温馨舒适。他从听到雨声开始,就会开始思考一些诗词,以及对世事人生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在壁上。
这样的习惯,让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尽管他过世已经四百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功夫和个人魅力仍然让人缅怀。
郑谷读书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其成为了宜春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来宜春旅游的一个必去之处。在读书堂,你仿佛可以感受到四百多年前的人们生活在这里的样子,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郑谷读书堂是一座值得瞻仰凭吊的古迹,它代表着一段宜春的文化历史,也呈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向往山水世界的精神面貌。如果有机会去宜春,希望你能去看看这座历史悠久的读书堂,感受它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郑谷是唐代盛产诗人的时期,他的才华和成就在当时非常出色。他的诗歌具有激情和深度,表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登高会宿山中寺》、《江南行》、《赴武陵州□峡至隆中先寄杜甫》等诗篇,被其同代人誉为经典之作。
郑谷的诗歌风格深邃高远,充满着艺术美感和哲思性。他采用虚实结合、比兴借景等手法,巧妙地表现了他的人生观和思想观。郑谷的诗歌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和人生的本质,具有较强的震撼力和启示性。因此,他的诗歌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也相当深远,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郑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重视教育的人士。他精通传统文化和史学知识,曾在宜春创办学校,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因此,他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爱戴。今天,在宜春市郑谷中学、郑谷纪念馆等地,人们依然怀念和纪念这位优秀的历史人物。
郑谷简介: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他的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有《云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