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的故事:姚崇算计张说

故事:姚崇算计张说
丞相到时,你们告诉他这些都是我生前珍藏的,让他千万不要轻易动手。”
姚崇的儿子们听了父亲的话,便如此做了。果然,张说得知姚崇去世后,来到了他的灵堂前献上了自己的祭品,并感叹道:“姚崇是一个人才,我与他虽有不和之处,但他的辞章文章确实是妙绝天下。我很乐意为他写墓志铭,以表达我对他的敬重。”
张说随后走到姚崇的床前,看到了他的服饰和珍宝,一时感兴趣,想要拿取其中一些收藏在自己的家中。但姚崇的儿子们早已按照父亲的遗愿收起了这些物品,并告诉了张说这只是父亲收藏的纪念品,与他的家人一同永久安息在洛阳,不能轻易取走。张说听了之后默然不语,知道自己有些事情做得过分,于是便离开了灵堂。
几天后,张说回到了官府,开始写姚崇的墓志铭。他用心地为姚崇写下了动人的故事,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敬意。这篇墓志铭最终传世至今,成为后世文学巨匠们的范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生前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处世立言,对于他的名望和未来的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与人产生矛盾,仍然应该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以仁慈和宽容来面对不同的人和事,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敬仰和赞誉。和德行,并将这篇祭文交给了姚家。姚家拿到祭文后,立即将其镌刻在石碑上,并在石碑上加上了张丞相的名字。不久,姚家将石碑送到了皇帝那里,皇帝看到了这篇祭文后,非常赞赏,并下令将石碑放置在阁门前供人观赏。

几天后,张丞相果然反悔了,他觉得自己写的祭文不够好,希望能重新修改一下。姚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告诉了张丞相皇帝已经同意,并领他去看那块已经刻好了的石碑。张丞相看到石碑上镌刻着他的名字,不由得感到十分惊喜,同时也很满意那篇祭文。

从此以后,张丞相对姚家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经常前来拜访姚家,并且还会送一些礼物表达感谢之情。姚家也因为这件事情而大受赞誉,在当地的声望和地位也随之提高。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朝野,人们都对张说的才情和姚崇的智慧竖起了大拇指。张说也在此事之后深刻反思自己的文辞风格,开拓了新的写作领域。从此以后,他的文章更加简洁明了,语言精炼,颇受人们喜爱。对于姚崇的智慧,人们也更加敬佩和钦佩,他成为了当时的一位巨匠般的人物。

而姚家人也因此事而名扬天下,得到了皇上的赏赐,并成为了朝野上下的模范家族。他们表示此事只是一时的遗憾,不会因此怀疑皇上的公正和张说的才情。这种中正的品性也让人们更加尊重姚家。

总的来说,这件事情其实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书中自有黄金屋,文章自有岁月垂。人们的才华和智慧不仅要靠一时的面子和口碑,更要得到后人的认可和尊敬。历史的长河上,人们对于这两位文学巨匠的称颂不断,更加赞赏他们的品德和作品。这样的名声不仅流芳百世,还影响着后来的文化和思想发展,让人们更加爱惜和珍惜这些宝贵的文明遗产。


张说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是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他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后徙家洛阳。他是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是著名的“七子”之一,也是“八大家”之一,以诗文著称。他的诗文多以赞美山水、描写自然风光为主,抒发自己的情感,具有浓郁的山水情趣。他的诗文极具韵味,被誉为“唐诗四杰”之一,与李白、杜甫、白居易并称为“唐诗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