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攽的著述名录

著述名录
格沉郁深邃,是文坛上的瑰宝。

刘攽(1037-1101)是宋朝时期一位学问卓越的大儒,才华横溢,文学造诣颇为深厚。他和其兄刘敞都是文学界的知名人物,因为在当时通行的文化环境下,兄弟两人都对学说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阳修曾经称赞刘攽“辞学优赡”、“记问该博”,意谓刘攽的辞章润泽华美,学问富有深度和广度。而苏轼因为刘攽的学识之渊博,甚至在一次为其功绩草拟官制时称赞他“能读坟典丘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

刘攽所撰写的著作极其丰富,以《资治通鉴》最为有名。除此之外,刘攽还独立完成了一百卷有关历史和文学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东汉刊误》4卷、《汉宫仪》3卷、《经史新义》7卷、《五代春秋》15卷和《内传国语》20卷等著名史学著作最为突出。由此可以看出,刘攽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非常产出的作家。

刘攽的文学作品同样也非常出色。他的诗歌风格深具沉郁和神秘感,独具特色,成为宋朝文学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文章生动而精妙,句句言简意赅,很好地展示出当时中国的文学艺术魅力。

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下,刘攽不仅与兄弟刘敞齐名,而且也深受后人的尊敬和敬仰。他的学问高深,事业宏伟,著述丰富,成为宋朝文学历史中的重要人物,照耀着中国文化的辉煌。彭龟之的作品受到当时文坛的深刻影响,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他的作品不仅涵盖了文学、人物传记、诗词等方面,而且还通过史料的考据发现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状况。这些作品也受到了后来学界的高度评价和研究,成为了了解当时社会和文艺的重要资料。
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对生活细节的领悟,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同时,他的作品也富有哲理深度,对人生、人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体现出他对思想和文艺的独特见解。优美的旋律、深邃的思想和生动的描绘方式使他的作品成为了现存唐代文艺中的佳作。


刘攽简介: 刘攽(1023~1089),北宋史学家,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史记补注》、《史记补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