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704—765年),唐朝边塞诗人.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行次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早年在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以耕钓为生,后出任封丘县尉。安史之乱期间,先后出任淮南、剑南节度使,又担任彭蜀二州刺史、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长于古风、乐府,论诗推崇建安风骨。其诗题材广泛,尤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风格雄浑,与岑参并称“高岑”,又与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合称“边塞四诗人”。
岭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风霜驱瘴疠,忠信涉波涛。 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君不见汉家三叶从代至,高皇旧臣多富贵。 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馀议。苍生偃卧休征战, 露台百金以为费。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 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 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 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如何守苦节,独此无良媒。 离别十年外,飘飖千里来。安知罢官后,惟见柴门开。 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 伊昔望霄汉,于今倦蒿莱。男儿命未达,且尽手中杯。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何代无秀士,高门生此才。森然睹毛发,若见河山来。 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白身谒明主,待诏登云台。 相逢梁宋间,与我醉蒿莱。寒楚眇千里,雪天昼不开。 末路终离别,不能强悲哀。男儿争富贵,劝尔莫迟回。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孰云久闲旷,本自保知寡。穷巷独无成,春条只盈把。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乃知古时人,亦有如我者。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