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一作:一人心)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解析:
这段内容介绍了《白头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流传故事。据传说,司马相如因耽于逸乐,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引发卓文君的愤怒和不满,于是她写了这首诗呈递给司马相如。诗中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坚持,以及对于世俗之风的批判。在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和比喻等手法,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同时表达了悲壮的离别之情。
在传说中,司马相如阅读了这首诗后决心放弃纳妾之念,夫妻关系得以修复。这个故事曾经被广泛流传,并被人们视为典型的妇女赋权故事。不过,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和真实性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后人杜撰的作品,而非卓文君所作。无论如何,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白头吟》作为一首具有特殊意义的汉乐府民歌,依然被人们所熟知和传唱,并为后人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解析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介绍的是《白头吟》这首汉乐府民歌。诗中通过女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心境的沉思和冷静。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特别是“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等形象描写,为读者展示了卓文君高尚纯洁的品格,以及她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此外,作者巧妙地运用排比句和比喻等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情感,将爱情之美和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女主人公虽然指责司马相如的负心之行,但她并没有陷入悲伤之中,反而表现出了冷静和理智。她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还为彼此留下了回旋余地,这种聪明而又坚定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之,《白头吟》以其简练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执着坚定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真正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鉴赏详情»
赏析:
《白头吟》是一首民歌式的古诗,内容讲述了女主人公卓文君因被丈夫司马相如抛弃而作出决绝之辞。全诗由起兴和别离两部分组成,起兴描绘了纯洁无瑕、光明永恒的爱情理想,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来喻其美好。而别离部分则透露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间悲剧爱情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司马相如的坚决告别。
虽然有关《白头吟》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存在一些争议,但无法否认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诗中表达的爱情执着和向往,甚至是面对挫折和失败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都是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重要体现。同时,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诗中起兴和别离两部分的巧妙安排,使得整首诗思路清晰、影响深远。起兴以理想化的爱情为基础,彰显了爱情之美;而别离则真实地展现了其痛苦和悲壮,既有对丈夫的责难,也有对自己的坚定决心。这种思想情感的流转,令人深受感动。
综上所述,《白头吟》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歌,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和对真正幸福的向往。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白头吟》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古诗,其作者卓文君更是一个备受后人敬仰的爱情传奇人物。据《西京杂记》卷三的记载,卓文君十七岁便守寡,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让她一见钟情。然而,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遭到了作者父亲的强烈阻挠。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卓文君毅然逃出卓府,与深爱之人私奔。但司马相如在事业上略显锋芒之后,却忽视了卓文君并纳妾。这一切使得卓文君内心备受伤害,但也激发了她对真爱的执著和向往,从而创作出了《白头吟》。
然而,《白头吟》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仍有一些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卓文君纯属传说,其实并不存在。但是,即使这些传说不完全属实,也无法否认卓文君的存在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白头吟》以其深情、坚定和坚韧,深受后人喜爱,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卓文君在爱情中的坚持,以及《白头吟》中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在当今社会里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成为了一种珍贵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纯洁:指没有污点、无杂质,清白无暇。
决裂:断绝关系,彻底离开。
分手沟头:即沟边地带,比喻一段感情结束的局面。
情投意合:形容男女恋爱时两人性格、兴趣等完全相同或者十分契合。
轻细柔长:形容细长、优美的样子,比喻男女情投意合。
活波可爱:形容活蹦乱跳、美丽可爱的样子。
珍宝:贵重的物品,常常指价值高、稀有难得的。
译文及注释详情»
卓文君简介: 卓文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字君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之一,被誉为汉代才女。她出生于西汉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精通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据传说,卓文君曾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相恋,但由于身份差距和家庭反对等原因,两人一度分开。后来司马相如在赴京应试的路上,听到路旁一位妇女在唱歌,歌声深深地打动了他。原来唱歌的正是卓文君,她用这首《高山流水》表达了对司马相如的思念和对他的爱。两人最终修成正果,相互扶持,共同创造了幸福的家庭。 卓文君的文学才华也备受称赞,她留下的诗文作品中,以《离骚》和《乐府诗集》为代表,广受后人喜爱。其中最为人知的莫过于“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名句,这句话不仅成为了卓文君爱情故事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被广泛引用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