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拼音译文赏析

  • líng
    bié
    wáng
    yuán
    wài
    /
    sān
    xiāng
    yǒu
    huái
    怀
  • [
    táng
    ]
    jiǎ
    zhì
  • liǔ
    feī
    shí
    bié
    luò
    yáng
    meí
    huā
    hòu
    dào
    sān
    xiāng
  • shì
    qíng
    zhú
    yún
    sàn
    hèn
    kōng
    suí
    jiāng
    shuǐ
    cháng

原文: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译文及注释
柳絮飞时别洛阳:柳絮飞舞的时候离开了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梅花开放之后到达了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世间的情感已经像浮云一样散去,
离恨空随江水长:离别的悲伤只能随着江水一直流淌。
注释:
柳絮:柳树上的绒毛状物体,春季飘落。

洛阳:古代著名的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梅花:春季开花的植物,花色白、红、粉等。

三湘:指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江南地区。

世情:指社会风气、人情世故。

浮云:指天空中飘动的云彩,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离恨:离别时的悲伤和思念。

江水:指江河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送别诗《送李副使赴安西》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作。这首诗情韵别致,表现了诗人和被贬的友人在别离时的悲苦离情,同时也借物寓情,展现了时间和命运的无常。 全诗以季节和景物的变化为线索,通过对洛阳柳絮飞舞和三湘梅花盛开的描写,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尤其是借用《诗经·小雅·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美妙地表达了情感和时间的糅合,展现了诗人和王八员外之间的深情厚谊。 诗中还通过“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的表达,生动地表现了人生的波折和命运的无常。诗人和王八员外都曾怀才不遇,受到政治上的打击,处于相同的境遇之中。他们彼此理解,相互慰藉,通过这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 总之,该诗历经千年依然脍炙人口,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通过诗人细腻的观察和刻画,以及码到情感的表达,让我们在阅读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时间和命运的无常,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坚毅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信仰。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诗歌背景是关于一首名为《与友人别》的诗,它被收录在《全唐诗》卷二三六,编在贾至卷下。据考证,贾至曾在唐肃宗时期担任汝州刺史,后来因唐军伐安史乱军且败于相州而被贬为岳州司马。在此期间,他的好友王八员外也被贬赴长沙。这是一个很不幸的时期,两人都经历了相同的挫折,友情深厚。于是,在离别之际,贾至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和友人即将远别的苦楚之情。 这首诗传颂至今,它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是贾至所写,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萧静的作品,题为“三湘有怀”。不论诗歌作者是谁,这首诗流露出了骨子里无法割舍的离别之痛,它深深打动着所有读者的心弦,也许正是因为它是在作者身临其境的真实情感下所写,才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如此强烈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经过千里跋涉,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注释】: 柳絮:柳树的花序; 纷飞:纷乱飘舞; 告别:离别,分别,道别; 故乡:家乡,出生地; 洛阳:古都名,位于今河南省中部; 千里跋涉:长途跋涉,指长途旅行; 梅花:梅树的花朵,常开在寒冬季节; 三湘:指长江、汉江和资水,又称“江南三大景”; 悲欢离合:指人生中的种种遭遇,如离别、相聚、欢笑、哭泣等; 盛衰荣辱:指人生的兴盛和衰落、荣耀和耻辱等; 浮云:漂浮的云彩,形容事物短暂、无常; 过眼云烟:形容事物像云烟一样瞬间消失,比喻时间流逝的无情; 依依离情:形容情感深长而缠绵不舍; 悠长:长久的,指时间长、距离远; 江水:江河中的水流,代表着长期不变的事物。 译文及注释详情»


贾至简介: 贾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阳人,贾曾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享年五十五岁。擢明经第,为军父尉,安禄山乱时,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肃宗即位于灵武时,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肃宗惜去荣材,诏贷死。至切谏,谓坏法当诛。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都县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后谥文。著有文集三十卷,《唐才子传》有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