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译文及注释:
漠漠:模糊不清的样子。轻寒:微微的寒冷。上:登上。小楼:小型的楼房。
晓阴:早晨的阴霾天气。无赖:顽皮、不安分。似:像。穷秋:深秋时节。
淡烟:轻微的烟雾。流水:流动的水。画屏:屏风上的图画。幽:幽静。
自在:自由自在。飞花:飘落的花瓣。轻:轻盈。梦:梦境。无边:没有边际。丝雨:细雨。细:细小。愁:忧愁。
宝帘:华丽的帘子。闲挂:随意地挂着。小银钩:小型的银钩。
注释:
漠漠: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
轻寒:微微的寒冷。
上小楼:登上小楼。
晓阴:早晨的阴霾天气。
无赖:形容阴霾天气不肯散去。
似穷秋:像是深秋的景象。
淡烟:轻微的烟雾。
流水画屏:像是画屏一样的流水。
幽:幽静。
自在:自由自在。
飞花:飞舞的花瓣。
轻似梦:轻盈如梦。
无边:没有边际。
丝雨:细雨。
细如愁:像是愁绪一样细密。
宝帘:华丽的帘子。
闲挂:随意地挂着。
小银钩:小巧的银钩。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秦观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具有淡淡春愁色彩的词作。词人笔下,每逢春来,便伴随着深深的伤感和忧愁。这首词以轻盈的手法、柔和的语调,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表达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感受。作者通过卓越的写景技巧,在笼罩着苍白色调的环境中,将淡淡的春愁表现得入木三分。整首词情感真挚,婉转悠扬,无不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开篇“漠漠轻寒上小楼”,直接为全词定下一脉凄清之调。作者以“漠漠”二字刻画出压抑的气氛。视线向上,远眺四周,却与自己的内心相互对答,设色明快,寥廓冷落。接着,“晓阴无赖似穷秋”,此处的“无赖”犹如一层朦胧的薄雾,令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浓浓的春寒,进而凸显出词人的孤独无助之情。在这些描写中,作者用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读者不难体会到他独自面对思念和忧伤的无奈心境。
在词的末尾,“又不是今年的今日”,作者着重强调,春愁虽然一直存在,但时间已经过去,也带来了新的期待和希望。这种情感的转化,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期许和坚定信念。
总之,秦观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以淡淡春愁为主题的词作。通过细腻地刻画环境氛围,塑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对时光的追忆与思索,将作者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鉴赏详情»
赏析:
这篇词赏析所涉及的是秦观的《春怨》一词。这首词以独特的语言和意境,表现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清晨中所感受到的淡淡哀愁和寂寞。作者描绘的环境氛围非常含蓄,使得整个情感的表达更加熨贴、完整。
词人的心情是由春天带来的伤感所引起的。他们已经多年品尝春愁,无法解脱。但是,这首词却抒写了一种淡淡的春愁,以一种轻柔、白描的手法描绘出具体的艺术形象,将那些含蓄的哀愁融入到环境之中。整个词的语言和意境都很怅静悠闲,使得读者体验到了一种幽缈而深婉的情感世界。
前半部分描写了在清晨之际,主人公寂静的室内环境,以及窗外的漠漠轻寒。语言幽婉而含意深邃,轻淡的调子带着词人极为纤细锐敏的心灵感受。作者借助“漠漠”二字,形容了小楼上弥漫的轻寒,突出了春寒萧瑟的冷落气氛。回味起句中的“上”字,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淡淡的愁思。整个词的气氛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卷,让读者沉浸在其中,不自觉地感受到了主人公那轻轻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
总之,《春怨》这首词凭借其独特的语言和意境,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情感的表达。它以轻淡的笔触、幽缈的情感,将环境和情感融合得十分完美,使读者在享受美丽的文字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补充汉字译文】:
春寒料峭(qiào):形容春天气温寒冷刺骨;
画屏(píng):屏风上绘画的图案;
淡淡(dàn dàn):形容轻微的味道、颜色、气息等;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流水声;
自由自在(zì yóu zì zài):形容随意、不受拘束;
飘洒(piāo sǎ):形容雨点、雪花等飘落;
细得好像(xì de hǎo xiàng):比喻非常细小。
【注释】:
这段文字描绘了春天的冷清和寂静,作者独自登上小楼,居高临下环视四周,感受到了春天的宁静。文中“早上的天阴”是对场景氛围的一种表述,给人带来了一个深秋似的感觉。而画屏上升起的淡淡轻烟和流水潺潺的声音则更加显得安静祥和。最后,作者回到室内,用小银钩随意把帘子挂起,也表达了自由自在的态度。
译文及注释详情»
秦观简介: 秦观的诗词,以《鹊桥仙》、《长相思》、《满江红》、《蝶恋花》等最为著名,被誉为“宋词四大家”之首。他的诗文,以抒发自己的苦难经历和悲恸情怀为主,表现出深沉的思想境界,富有诗情画意,深受读者喜爱。他的诗文,曾被收录于《全唐诗》、《全宋词》、《宋词三百首》等诗歌选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