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译文及注释:
北风吹,白天多阴暗,日落时,黄叶深深地堆积在台阶上。
疲倦的鹊鸟围绕着树枝,翻动着冰冷的影子,飞翔的大雁撞击着月亮,发出孤独的声音。
推开忧愁却无法摆脱,像是在寻找相似的东西,与老年人无法预知何时会袭来。
回顾微不足道的官职和年轻时的事情,疾病来袭,又怎能不分心?
注释:
北风吹:北风吹拂着大地。
日昼多阴:白天多云,阳光不太明显。
日暮拥阶:太阳落山,黄昏时分。
黄叶深:地上的黄叶很厚。
倦鹊绕枝:疲惫的鹊鸟在树枝上绕圈。
冻影:冰冻的影子。
飞鸿摩月:飞翔的大雁触碰到月亮。
堕孤音:发出孤独的声音。
推愁不去:无法摆脱忧愁。
相觅:寻找。
与老无期:与老年人没有约定。
稍见侵:稍微有些侵犯。
顾藉微官:依靠微薄的官职。
少年事:年轻时的事情。
病来那复一分心:生病后无法再分心去做其他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当时,一位名叫韩驹的文人因为献上一首颂词而得到了官职,成为了秘书省正字。不久之后,韩驹在学习苏辙的过程中,写下了这首《分宁县》。
根据《能改斋漫录》的记载,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因坐苏氏学而被贬官分宁县的经历。分宁县是江西洪州(现在的修水县),是著名的诗人黄庭坚的故乡。
这首诗共有28个字,全篇表达了作者被贬官的心境及回忆家乡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洁,艺术手法新颖,通过描绘家乡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逝去过往的回忆。此外,在字眼运用方面,韩驹的用词准确、富有意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这首《分宁县》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因学术被贬官的普遍现象。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韩驹独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是宋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诗歌作品是韩驹的《初冬登高》,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寒冷的冬季之中。
诗歌由四句对联构成,第一联“闻北风呼啸,吹尽飞雪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风呼啸、雪花被吹散的场景。第二联“阶前黄叶拥,天际白云单”则通过黄叶的堆积和天上孤独的云朵,把读者带入寒冷的初冬景象之中。第三联“倦鹊翻冻影,夜雁啼乡关”又用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出冬季野鸟的疲惫和凄凉,在人们心中勾起一丝思乡之情。最后一联“山形含晚色,江水澹回环”,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多遐想。
整篇诗歌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作者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对自然的深刻洞察力。另外,诗歌所用的词汇简练精炼,寓意深刻,如“拥”字,在描述黄叶堆积的情况时,使得整个场景形象生动。这种精湛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和诗歌艺术造诣。
总之,《初冬登高》以其真实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寒冷的冬季景象之中,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处其中的时光。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北风呼啸,吹走雪花,白天也是阴沉沉;傍晚了,阶前吹拢的黄叶,又堆高了几分。那乌鹊也疲倦了,冒着寒冷,绕着树飞着,它的影子在空中翻腾;飞往他乡的大雁,高高地几乎要碰到月亮,不时传来几声凄凉的鸣声。我想排解紧紧缠绕的愁怨,可它总是自己寻觅到我心上;原本与老年没有约定,它却不知不觉地向我入侵。做官啊,立功建勋啊,这些都是少年时的梦想;如今又老又病,再也没有一分利欲名心。
注释:
- 呼啸:形容风声大且尖锐。
- 阴沉沉:形容天气阴暗无光。
- 吹拢:吹聚集在一起。
- 乌鹊:又称喜鹊,是中国象征吉祥、幸福的鸟类之一。
- 入侵:比喻事情或情感强烈地占据了心灵。
- 立功建勋:指立下战功、创造历史功勋。
- 利欲名心:指追求权利、金钱以及名声等物质利益的心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驹简介: 宋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