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译文及注释: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汉字译文:
阳光温暖,我走上山路,听到鸟儿的啼鸣,知道春天已经到来。突然发现一个幽静的地方,仿佛看到了一个独自醒来的人。
石头冰冷,开花常常晚,风吹落花也很频繁。伐木的樵夫可能不会认识这个地方,多年来砍伐的树木已经成为柴火。
注释:
日暖:指阳光温暖。
鸟啼:指鸟儿的歌唱声。
幽隐处:指偏僻、隐蔽的地方。
独醒人:指一个独自醒着的人,可能是指一个隐士。
石冷:指山石的温度很低。
开常晚:指花开的时间通常比较晚。
落亦频:指花瓣掉落的频率很高。
樵夫:指砍柴的人。
岁久伐为薪:指经过多年的砍伐,树木被砍成柴火。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天气晴暖,风和日丽。正如“十月小阳春”一般,我漫步在通往山顶的小路上,耳边不时传来鸟儿的婉转啼鸣,仿佛它们正在告诉我春天真正地到来了。突然,我看到花草在茂密的灌木中摇曳,发现了桂树的倩影,就像遇到了个沉静着、以清明之姿视世间万物的世外高人。山中的气候总是寒冷,桂花也常常开得很晚;山中的风又强而且狂,桂花常常早早地凋零。山中的樵夫或许不认识这种树,说不定他们随时随地都有遭受斧钺的危险,成为柴禾被燃烧的枯薪。
译文详情»
于武陵简介: 于武陵,会昌时人,是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写景送别为主,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他的佳作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被收入《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