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译文及注释:
丽宇:美丽的宫殿;芳林:芬芳的林木;高阁:高耸的楼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指美女新装打扮后更加美丽动人,令人倾心。
映户凝娇乍不进:指美女在门口停留,含羞不敢进门。出帷含态笑相迎:指美女从帷幕后走出来,含情脉脉地笑着迎接客人。
妖姬脸似花含露:指美女的脸像含露的花朵一样娇艳动人。玉树流光照后庭:指美女身材高挑,如同玉树一般,身上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后院。
花开花落不长久:指美女的美貌如同花朵一样,绚烂而短暂。落红满地归寂中:指美女的美貌逝去后,只留下一地凋零的花瓣,寂静无声。
注释:
丽宇:美丽的宫殿。
芳林:芬芳的林木。
高阁:高耸的楼阁。
新装艳质:新装扮的美丽容貌。
倾城:极其美丽,令人倾倒。
映户:映照在门户上。
凝娇:凝结着娇艳。
帷:帘子。
含态:含蓄的态度。
笑相迎:微笑着迎接。
妖姬:美艳的女子。
花含露:花朵上含着露水。
玉树:美丽的树木。
流光:流动的光芒。
后庭:后院。
花开花落:花儿开放和凋谢。
落红满地:落下的花瓣铺满了地面。
归寂中:归于寂静之中。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创作的一首诗歌,它写的是嫔妃们的容貌和风姿,以及她们在宫中的生活状态。全诗从侧面、动态的角度去描写,精心地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开头两句诗“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展现了宫殿环境的华丽和花园的繁盛,同时化用了汉朝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句,突出了美人的美丽和魅力。整个宫中景象,在“丽宇芳林”和“玉树流光照后庭”等描写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作者通过“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等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美人们应召见驾时的仪态和风情。这些动态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全诗结构紧凑,回环照应,景与人相互映衬。尤其是开头和结尾,“丽宇芳林”和“玉树流光”两句诗,在画面和情感方面实现了有机联系,起到了烘托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语言、形式和艺术处理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虽然作者陈后主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皇帝,但他却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才华。这首诗也成为了亡国之声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楼殿高阁前有芳林花草竞相争春,妃子们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装打扮,更加显出倾城之貌。
【汉字译文】
楼殿高阁:指宫殿建筑的高楼大厦。
芳林花草:多种香气四溢的花草。
竞相争春:互相争芳斗艳,比拼春日美景。
【注释】
楼殿高阁是古代皇家建筑中的代表,往往建筑高耸、宏伟壮观,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芳林花草则是指院内的花园,场面十分美丽。妃子们盛装打扮,美丽动人,更凸显了她们的美貌。
妃子起初掩映着窗子,外面春光的娇美之景无法进入她们的芳阁。但妃子一出闺阁,万般春日丽景都失去了颜色。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门户。她们的脸就像带着晶莹雨露的鲜花,她们的美态就如玉树那样秀丽,流光溢彩,清雅别致。
【汉字译文】
起初掩映:开始时隐蔽。
芳阁:指后妃们的居所。
万般春日丽景:各种美好的春日风景。
笑容可掬:面带微笑。
盈盈走出门户:轻盈地走出门口。
晶莹雨露的鲜花:指带有晶莹珠润感的鲜花。
玉树:高大优美的树木。
【注释】
妃子们起初掩映在芳阁中,没有欣赏春光的机会。但一旦走出芳阁,妃子们的美态就像是迎着春光绽放的鲜花和高耸的玉树,令人心驰神往。妃子们的笑容温柔可人,令人难以自拔。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陈叔宝简介: 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出生于公元553年。他的父亲是陈文帝陈蒨,母亲是王皇后。陈叔宝年轻时被立为皇太子,大约在公元582年继位成为皇帝,时年30岁左右。 在位时,陈叔宝生活奢侈,好游宴,不理朝政,颓废无能,大力推崇道教,甚至出钱出力修建宫殿。他的宫殿建筑华丽壮观,金碧辉煌,是当时中国历史上最为豪华的建筑之一。陈叔宝还制作艳词歌谣,酷爱音乐和舞蹈,许多美丽的歌曲流传至今。 隋朝统一南北朝后,隋炀帝杨广不喜欢陈叔宝,于公元589年率军攻打陈朝。陈叔宝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隋军顺利攻破建康(今南京),陈叔宝被俘,被带往洛阳。公元604年,陈叔宝在洛阳病逝,终年52岁。隋炀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追赠他为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