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①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译文及注释:
曾经在广阔的海洋中航行,又来到茫茫的沙漠,距离关河有四千里。骨相虽然空谈,但内心却在不停地思考,回头已经十八年过去了。春天的梦是否已经醒来?对着春帆和细雨,独自吟唱。只有几枝瓶花相伴,也足够了。寒江中的渔夫已经脱下了渔蓑。剩下的只有风尘和面貌,自己看看还有什么?镜子不会因为人而改变,形象也要问问影子,难道是因为喝醉了脸红吗?拔出剑欲高歌,但有几根侠骨,能够承受揉搓?突然听说这个人就是我,睁开眼睛仔细看看。
注释:
①骨相:指相貌。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谭嗣同的这首自题小影,描绘了作者从年少时期到成年后的一段人生经历以及他内心的感受。上片“曾经”三句,开门见山地阐述了谭嗣同的过往经历,他历经千辛万苦,多次跋涉天南海北,却一事无成,内心感慨颇多。“骨相空谈”三句,反映了谭嗣同内心的挣扎和失落,他曾有伟大的理想和壮志,但时间流逝,岁月匆匆,他始终未能如愿,而只有“肠轮自转”,本文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小影之中。
转入小影前的“春梦”三句,深夜时分,谭嗣同回忆起曾经做过的美丽的人生之梦,然而,现实却残酷无情,他无所作为,感到失落无比,只能对自己喊道“春梦醒来”。此处,谭嗣同借助小影,将自己的情感引导进入到其中,表达出了对命运的无奈和不甘。
下片从写小影转而写自身。谭嗣同回到家中,对着镜子自省,发现自己风尘满面,与小影中的形象相吻合。他曾经有过激情和壮志,但现实的残酷和挫败使他渐渐变得冷静和理智,情感逐渐被现实所消磨。“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此句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慨叹,表示自己是真正的侠客,但在现实面前,却很难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
通过这首自题小影,谭嗣同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感受,抒发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雄心壮志以及面对现实的不甘与无奈。词人的情感流露深刻而真挚,充满了激情与忧愁,文字华丽含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细腻和深邃。
赏析详情»
注释:
这篇文章主要涉及三个词汇:骨相、颜酡和科。下面是详细的注释和解释:
1. 骨相:
骨相指的是人的体格状貌,包括身高、体重、脸型、眼睛、鼻子、嘴唇等方面的特征。古人常以此估测一个人的前程后事,相信人的体格特征与其命运有关。
2. 颜酡:
颜酡这个词形容喝酒后脸变红的样子。在周履靖的《拂霓裳·和晏同叔》词中,描述了一个人在金尊频劝饮之后,俄顷已酡颜的情景。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脸色发红的其他原因,例如由于紧张、激动等情绪引起的脸红。
3. 科:
科指的是古典戏剧中表示动作的用词。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包含了演员的动作、表情、声音等多个方面。科的使用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情节,并加强演员的表演效果。在古代,科技术的运用是演员们必修的一门课程,掌握了科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表现角色。
注释详情»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5—1898)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出生于湖南浏阳,字复生,号壮飞。谭嗣同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他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同时,谭嗣同还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但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处死,年仅三十三岁。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的代表作品包括《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