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先到玉儿头上,袅花枝。
十二画楼帘卷,红妆笑语参差。争向彩幡成队去,看朱衣。
译文及注释:
春天到了,但是什么时候呢?没有人知道。先到了玉儿的头上,缠绕着花枝。十二层画楼的帘子卷起,红衣美女们笑语盈盈。争着走向彩旗成队前进,看那穿着朱红衣裳的人。
注释:
春来也:指春天的到来,具体时间不确定。
玉儿头:指花苞,因其形状像女子的头发而得名。
袅花枝:指婀娜多姿的花枝。
十二画楼:指高大的楼阁,共有十二层。
红妆笑语参差:指穿着红色妆饰的女子们欢笑声此起彼伏,声音交错。
彩幡:指彩色的旗帜。
朱衣:指穿着朱红色衣服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是对一首迎春词进行的赏析。词章法非常别致,构思也很新颖。文章开端就描绘了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人间,但是这个“来”的时间却无人知晓,这种似乎带着神秘感的描写,让人期待接下来的词句所要展现的春天的鲜活景象。
而后,作者并未像其他的春天词句一样强调陌头杨柳、枝上杏花等春季景色,反而着重刻画了那些打扮得妖娆动人的年轻女子,她们脸上荡漾着欢笑,结成群结队去看新考中的青年才士。这种形象表现出一种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变化,更包含着人们的欢愉和热闹。
整首词从欢快、含蓄、热闹、风雅的情趣切入,烘托出春天已经降临到人间的美好。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将春天的欢愉与热闹展现得淋漓尽致,既不失实景清新,也不失情感真挚。整篇文章流畅而不虚华,用语精练而不失张扬,读来耐人寻味。
赏析详情»
注释:
1. 玉儿:南齐东昏侯潘妃的小名称,古代常用“玉奴”来称呼女子的小名。
2. 红妆:指女子,通常用以形容女子的容貌或着装。
3. 彩幡:是古代用彩色的布条、纸张等制成的幡旗,一般用于庭院装饰或者妇女头饰。
4. 朱衣:相传宋代欧阳修考试时曾出现一位穿红色衣服的明灯(即考中的人),其他人都不知道他究竟是谁,但只要他向他们点头示意,他所阅读的文章都能够被认定为及格。因此,“朱衣”在后来就作为春秋时期参加考试的考生的通称。
注释详情»
吴绮简介: 吴绮(1619~1694)是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他出生于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在顺治十一年(1645)成为贡生,之后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之后升任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吴绮也曾任湖州知府,因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被称为“三风太守”。但后来失官后,再未出仕。 作为一位文人,吴绮的词作品也很有影响力。他在南渡北归的途中接触了徐渭和黄宗羲的思想,后来在扬州结识了许多文化名流,如赵翼、李石、陈继儒等,与他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他的词以婉约清新、含蓄委婉、抒情深沉而著称,被誉为“吴门三绝”之一。 吴绮的著作主要有《听翁词》、《绮园词话》、《绮园词选》、《绮园词补》等,其中《听翁词》为其代表作,共收录词四百余首,成为了清代词坛的一部经典之作。他的词作品,常常受到后人的推崇和传颂,被誉为“吴风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