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母》拼音译文赏析

  • [
    sòng
    ]
    gōng
  • shuāng
    yǔn
    huā
    leì
    shī
    湿
    bái
    tóu
    chái
    feī
  • nián
    yuè
    huáng
    meí
    céng
    diǎn
    jiā
    shā
    guī

原文: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及注释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霜落芦花,泪水湿透了衣裳,年老的我再也没有依靠柴门了。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去年五月,正值黄梅时节,我曾经穿上袈裟,背着米回家。
注释:
霜殒:霜冻凋落。
芦花:芦苇的花。
泪湿衣:眼泪滴在衣服上。
白头:指年老的人。
倚柴扉:倚着柴门。
黄梅雨:指五月份的雨季。
典袈裟:佛教中的一种礼仪,表示供养僧侣。
籴米:筛选米粒。
归:回家。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纪念恭公母亲的诗,作者以简单而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恭公事迹和孝子之心。从文中可知,恭公虽已出家,但并未忘记自己应有的亲情义务。他时常接济老母,尽心尽力照顾她。如今,母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恭公的是无尽的思念。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实的叙述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孝子心中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这首诗中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恭公那份赤子之心和至诚至孝的情感。面对贫苦悲惨的老母亲,恭公不顾自己的清贫淡泊生活,时时刻刻尽心尽力照顾她,这份孝心让人动容。即便在母亲去世后,恭公仍然深深怀念着她,这种强烈的亲情情感让人感到十分温暖和感动。 总之,这首诗展现了一个孝子的真挚情感和处世态度。纵然世间无常,亲情却始终铭刻在心中。读完这首诗,人们不禁为恭公和他的母亲感到深深的敬意与感动。 鉴赏详情»


注释
1. 霜殒芦花:这个词汇的意思是由于寒霜的侵袭而导致芦花受到摧残。而“芦花”一词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该篇章介绍了孔子的弟子闵损字子骞在小时候遭受后母虐待的经历。据记载,有一次冬天,子骞的后母将芦花塞入布中,让他穿着。而她给自己亲生儿子穿的则是棉花制成的袄子。子骞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欲休她,但子骞却跪求留下母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最终,他的父亲原谅了后母的错误行为。因为这个故事,后世流传下来以“芦花”来代指母爱。 2. 黄梅雨:这个词汇是指在梅子成熟时期所下的雨,通常出现在农历四、五月间。而“黄梅”一词则是指梅子成熟时呈现黄色,因此得名。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两个词汇:典当和籴。其中,“典当”是指抵押贵重物品以换取现金的行为;而“籴”则是指购买粮食或谷物。 3. 无复: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没有再次,也就是不再有的意思。 4. 倚柴扉:这个词汇是指母亲倚在门旁等待儿子的归来。 注释详情»


与恭简介: 宋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


与恭 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