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含秀才序》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wáng
    hán
    xiù
    cái
  • [
    sòng
    ]
    hán
  • shào
    shí
    zuì
    xiāng
    guài
    yǐn
    zhě
    suǒ
    leì
    shì
    ér
    yóu
    yǒu
    shì
    yán
    chéng
    zhǐ
    weì
    ruǎn
    táo
    qián
    shī
    nǎi
    zhī
    suī
    yǎn
    jiǎn
    shì
    jiē
    rán
    yóu
    weì
    néng
    píng
    xīn
    huò
    weí
    shì
    shì
    feī
    xiāng
    gǎn
    shì
    yǒu
    tuō
    ér
    táo
    yān
    zhě
    ruò
    yán
    cāo
    piáo
    dān
    céng
    cān
    shēng
    ruò
    chū
    jīn
    shí
    shèng
    rén
    ér
    shī
    zhī
    meǐ
    ruò
    wài
    xiá
    shàng
    zhī
    tuō
    ér
    hūn
    míng
    zhī
    táo
  • yòu
    weí
    beī
    zuì
    xiāng
    zhī
    jiàn
    zhōng
    chū
    tiān
    weì
    yǒu
    zhēn
    guān
    kaī
    yuán
    zhī
    zài
    tíng
    zhī
    chén
    zhēng
    yán
    shì
    dāng
    shí
    zuì
    xiāng
    zhī
    hòu
    shì
    yòu
    zhí
    feì
    beī
    zuì
    xiāng
    zhī
    wén
    ér
    yòu
    jiā
    liáng
    chén
    zhī
    liè
    shí
    sūn
    jīn
    zhī
    lái
    jiàn
    suǒ
    xié
    yóu
    jiāng
    zhāng
    zhī
    kuàng
    wén
    xíng
    shī
    shì
    shǒu
    hún
    rán
    duān
    qiě
    hòu
    néng
    zhèn
    zhī
    ér
    yán
    jiàn
    xìn
    shì
    xíng
    fēn
    zhī
    yǐn
    jiǔ

原文: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相关标签:送别

译文及注释
我年少时读过《醉乡记》,私下感到隐居者没有被世俗所累,但他们仍然有这样的言论,难道这是他们的真正意图吗?后来读了阮籍、陶渊明的诗,才知道他们虽然追求闲适,不愿与世俗接触,但仍未能平静内心,有时会因为事物的是非而感到激动,于是有人选择逃避。像颜子拿着瓢和箪,曾经唱歌声如同金石之音,他得到了圣人的教诲,但他仍然急于学习,觉得自己还远远达不到圣人的境界,他在外面也很忙碌,怎么会像那些逃避现实的人一样呢?

我也觉得很遗憾醉乡之徒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在建中初年,皇帝继位,有意效仿贞观、开元时期的辉煌成就,朝廷中的官员们争相建言献策。但此时,醉乡之后世却因为我悲叹醉乡之文而被废黜,我却赞扬忠良之士的忠诚,思念他们的后代。现在你来见我,没有任何别的目的,我仍然会接待你;何况你的文学和行为都没有失去传统的风范,非常端庄厚重。可惜我力量有限,无法帮助你们振兴,你们的言论也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至于你们的行为,就让我来请你们喝酒吧。
注释:
注释:
- 醉乡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著的散文,描写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物的生活。
- 阮籍、陶潜:两位唐代著名的隐士诗人。
- 偃蹇:形容隐居、不事世事的状态。
- 托而逃:指逃避现实,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
- 颜子: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之一。
- 操瓢与箪:指颜回在孔子门下时,常常手持瓢和箪,以示清贫。
- 曾参: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曾子”。
- 歌声若出金石:形容曾参的歌声非常动听。
- 得圣人而师之:指曾参曾经拜访孔子,受到了他的教诲。
- 悲醉乡之徒不遇:指刘禹锡对于隐居者的同情和惋惜。
- 建中初:指唐玄宗时期的一个时期。
- 贞观、开元之丕绩:指唐玄宗时期的政治和文化成就。
- 直废吾:指刘禹锡因为主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
- 嘉良臣之烈:指唐代忠臣李靖的事迹。
- 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指刘禹锡对于来拜访他的人没有任何偏见。
- 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指来拜访他的人既有文化修养,又有品德高尚。
- 姑分之饮酒:指刘禹锡对于来拜访他的人以饮酒相待。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王篑的《醉乡记》一书主要描述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此处韩愈谈到,他在年轻时读到这本书后,内心对于隐士这种行为持有疑问,认为既然隐居者与世界没有任何牵挂,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说这些话?后来读到阮籍、陶潜的诗,才明白他们虽然洒脱,不想与世人交往,但内心却不能平静,偶尔遇到的是非让他们感受颇深,于是便用做遁世的托词来逃避。韩愈还提到颜子住在一条陋巷里,只有一箪饭和一瓢汤,而他和曾子寻找圣人做老师,急于想要向他学习。 在建中初年,天子即位,希望按照贞观开元年间的政治,开创大业。但后来,由于醉乡的后人说话太直接,被迫失去了官职。韩愈对于醉乡的人深感哀怜,同时也敬重那些表现出坚强刚毅的良臣,并希望能够认识他们的子孙。现在对方前来拜访,即使没有太多才华,他也愿意给予帮助。而对于对方的文才和品行,他有信心会继承家风元气,这又是非常可惜的。虽然自己力量不足以为对方提供更大的帮助,而自己的话也没有得到别人的相信,但只能在对方离开时邀请他喝上一杯酒水了。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愈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生于唐代大历二年(768年),卒于大和五年(824年),享年57岁。他出生在河南省焦作孟州市,是汉族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担任过吏部侍郎,又被称为“韩吏部”。韩愈的谥号为“文”,也被尊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备受推崇,被宋代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更是将他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除了文学成就外,韩愈也是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主张儒家经典的思想,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官学思想的代表性。他反对佛教,认为佛教的传入给中国的文化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是中国文化的异端。 总之,韩愈是一位文学、思想和政治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历史名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愈 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