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观竞渡》拼音译文赏析

  • guān
    jìng
  • [
    míng
    ]
    biān
    gòng
  • gòng
    hài
    qún
    lóng
    shuǐ
    shàng
    yóu
    zhī
    yuán
    shì
    lán
    zhōu
  • yún
    liè
    liè
    fān
    qīng
    hàn
    leí
    cáo
    cáo
    yīn
    liú
  • yuān
    hún
    zhōng
    zài
    chǔ
    xiāng
    zhì
    jīn
    liú
  • jiāng
    tíng
    xiá
    kān
    gāo
    huì
    zuì
    fěng
    sāo
    jiě
    chóu

原文: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及注释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共同惊动了水中的众龙,不知道原来是木兰的船。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云旗猎猎地翻飞在青天上,雷鼓嘈杂地响彻在深蓝色的水流中。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屈原的冤魂永远留在这里,楚地的风俗至今仍然保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在江亭上的闲暇日子里,可以高谈阔论,醉饮畅谈,不再感到忧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边贡的《午日观竞渡》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以端午节期间赛龙舟的风俗作为诗歌的切入点,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以及生活中淡淡哀愁的心情。 诗歌以描写人们观看赛龙舟的场景拉开序幕。首联“众人观戏开河节,千艇竞渡过前洲。”生动地展现了端午节时期热闹的场面。颔联全面描写了龙舟的装饰、赛龙舟的场面,“云帆扬处掌声多,粉浪起时啸声收。”这些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在赛龙舟的现场,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随着诗歌的发展,作者开始抒发自己对屈原的怀念之情。颈联写道:“雕弓不敢射天狼,战血惨淋楚江潮。元化宗臣思旧业,河湟旅泊梦家乡。”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屈原英勇抗争的敬意,也表现了对屈原离乡背井的同情和思念。端午节本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而作者在这里用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使整篇诗歌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淡淡的哀愁。最后两句“憔悴望中楼阁远,寂寞山色入帘钩。”几乎没有描绘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而是偏重于抒发作者的个人感慨。这样的抒情方式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苍凉,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主旨和情感。 总的来说,边贡的《午日观竞渡》是一首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优秀诗歌。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和对屈原的思念,作者表现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而作者的抒情也增加了诗歌的亲近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这首诗歌连接了历史和现实,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人生感悟的总结,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欣赏。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群龙在水上嬉戏: 此处指的是一些装饰成龙形的小船,在水上游动,形态像龙。 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 装饰在小船上的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飘荡在空中。 锣鼓喧闹: 此处形容庆祝的气氛,同时也是端午节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音乐表演。 屈原的冤魂不散: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逝世与端午节有关,因此在端午节人们也会缅怀他。 江亭: 江亭是一种建筑形式,类似于亭子,通常建在江边、湖畔或山林之间。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通过对自己遭受流放的心路历程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边贡简介: 边贡是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1476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市,自号华泉子。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他的诗歌在弘治、正德年间被广泛赞誉,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1532年边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