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拼音译文赏析

  • qiǎn
  • [
    táng
    ]
    luó
    yǐn
  • gāo
    shī
    xiū
    duō
    chóu
    duō
    hèn
    yōu
    yōu
  • jīn
    cháo
    yǒu
    jiǔ
    jīn
    cháo
    zuì
    míng
    chóu
    lái
    míng
    chóu

原文: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译文及注释
得到了就高声歌唱,失去了就停止,多愁多恨也是长久的。今天有酒就今天醉,明天的忧愁留到明天。
注释:
得即高歌失即休:得到了就高兴地歌唱,失去了就停止不再追求。

多愁多恨亦悠悠:多愁多恨的心情也是长久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有酒就今天喝醉,不要担心未来的事情。

明日愁来明日愁:明天的忧虑会在明天再来,不要提前担心。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将为您讲述晚唐诗人罗隐的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这个时期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极点,官吏们贪污受贿,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而他自己也曾十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屡次不中,这使得他渐渐产生了一种反感功名利禄的情绪,化进取为愤怒,从而深深地投入到社会批判中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隐选择了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他笔下的诗歌,锐利而富有激情,充满了对于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抨击,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 《自遣》是罗隐较有名的诗作之一。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放弃功名利禄、宁静自在的心境,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丑恶现实,表达了对于腐败现象的痛恨和不满。这正是罗隐在那个时代所体验到的、深刻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罗隐的诗歌对于后来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以鲜明的个性和锐利的笔锋,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诗作,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更为后人研究晚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该篇文章是对诗人罗隐的诗作进行的一篇赏析。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旷士的形象,他醉心于纵酒高歌,从而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变态心理和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诗歌形象性的追求上,诗中每一句情语都不是抽象的表达,而是通过具体的描述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比如“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语,表达了旷士的率直品格,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放歌纵酒的形象,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其次句“亦悠悠”,用来形容旷士的愁苦,而非简单地说“多愁多恨”,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考。 第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表明了酒可以解愁,从而告诉世人:当面临挫折和失意时,可以适当地用酒来解压。这也体现了古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洒脱不羁,认为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但是,诗中并没有一味地鼓吹纵酒,而是通过刻画旷士形象的失意和颓废,表现了这种洒脱不羁的背后所隐藏的一些曲折。 总之,这首诗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旷士形象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具体描写中呈现出了对于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让读者对于自己的人生也产生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罗隐、汉字译文、注释、一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一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喝个酩酊大醉,明日有忧虑就等明天再愁。 译文及注释详情»


罗隐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罗隐的诗歌以描写山水、抒发思乡之情著称,其中《题九华山石壁》、《九华山祠堂》、《九华山招隐》等诗作更是脍炙人口,被誉为“九华诗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