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商隐》拼音译文赏析

  • shāng
    yǐn
  • [
    táng
    ]
    cuī
    jué
  • chéng
    xīng
    láng
    shān
    shì
    guī
    gāo
    rǎng
    bào
    cháng
    tàn
  • lín
    zhī
    sān
    chūn
    jìn
    xué
    hǎi
    lán
    gān
  • fēng
    chuī
    dēng
    zhú
    miè
    xìng
    míng
    cháng
    zài
    chǐ
    齿
    hán
  • zhī
    yìng
    wài
    pān
    shù
    biàn
    便
    zhù
    shàng
    shàng
    jiàng
    tán
  • líng
    yún
    wàn
    zhàng
    cái
    shēng
    jīn
    bào
    weì
    céng
    kaī
  • niǎo
    huā
    luò
    rén
    zài
    zhú
    tóng
    fèng
    lái
  • liáng
    yīn
    zhǔ
    jiù
    jiāo
    xīn
    weí
    jué
    xián
  • jiǔ
    quán
    tàn
    sān
    guāng
    yòu
    sòng
    wén
    xīng
    tái

原文: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译文及注释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成纪星郎,字义山,归来高山之上,抱怨不已。词林的枝叶已经三次凋谢,学海的波涛已经一夜平静。风雨已经吹灭了灯烛,名字只留在牙齿之间。只有攀上物外的琪树,才能穿上霓裳,登上绛坛。虽然有万丈才华,但是一生都没有展现出来。鸟儿啼叫,花儿凋谢,人们都不知去向,竹子死了,桐树枯了,凤凰也不再来。良马无人骑乘,旧友之间的感情也像断了弦一样悲伤。不要在九泉之下叹息,文星又要送入夜台了。
注释:
成纪星郎:指唐代诗人成彦雄。

适归高壤:指成彦雄归隐山林。

词林枝叶:指《唐诗三百首》。

学海波澜:指学问的广博和深奥。

风雨已吹灯烛灭:指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姓名长在齿牙寒:指名声长存,但人已老去。

攀琪树:传说中的神树,象征高远的理想。

霓裳:传说中仙女所穿的衣裳,象征高雅的文学。

凌云万丈才:指成彦雄的才华高超。

鸟啼花落人何在:指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竹死桐枯凤不来:指环境的变化和人事的无常。

良马足因无主踠:指才华横溢的人因为没有机会而黯然失色。

旧交心为绝弦哀:指友情的疏远和失落。

九泉莫叹三光隔:指死后不要悲叹,因为三皇五帝的光辉也无法穿越九泉。

文星:指成彦雄的文学才华。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两首《哭李商隐》诗歌是李商隐逝世后,他的挚友、诗人崔珏悼念他的产物。这两首诗歌从多个角度切入,深切表达了崔珏的思念和对于好友李商隐不幸的境遇的感慨。这两首诗歌通过现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展现出作者内心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崔珏用“鸟啼花落人何在”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全诗行文简洁流畅,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思维精深。 这两首诗歌共同追忆着一个文人的境遇,表达了崔珏对于李商隐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在悼友的同时,也抒发了对于酷烈政治斗争的不满和对于才子遭遇的痛惜。崔珏凭借着高超的诗文功底,直击人心,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于李商隐和时代的关注和思考,使他这位挚友的一生和文学成就得到了恰当而深刻的铭记。这两首《哭李商隐》诗歌没有刻意地渲染哀婉悲痛的情绪,而是深刻揭示了逝去才子的英名和历史价值。这些都是许多读者无法抗拒的文化魅力所在。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巨星,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自然、豪放潇洒,被誉为"玉溪金笛,天籁人声"。他早年热衷政治,胸怀大志,对于当时政治乱象深感不满,积极投身革新事业,力图革除时弊。但是他的才华和抱负很快就遭到了朝中权臣和政治上的阻挠,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 尽管他一生都在追求政治理想并坦言"愿以文章博天下",但由于时势所限,最终他只能成为朋党之争的一个牺牲品。公元858年,李商隐在四十五岁的时候郁郁而终。他的离去让他的挚友崔珏悲痛万分,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这两首《哭李商隐》以表达他内心的悲愤和对于好友的缅怀之情。 这两首诗歌以深沉的感情和辞藻丰富的语言,展现了崔珏对于好友李商隐的怀念和感慨。同时,这也是对于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浮躁的批判,呼吁人们珍惜人才、推崇真才实学,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两首诗歌不仅卓有成就地展现了李商隐的一生,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它们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仍然被广泛传颂和赞誉。 创作背景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主要是对于一首李商隐的诗篇中所出现的一些生僻词语进行了注释和解释,下面是详细的注释和补充说明: 1. 佚名:表示作者不详。 2. 高壤:指高耸的土地。在这里应该是指指高耸的丘陵、山丘。 3. 黄壤:又称黄色土壤,常见于江淮流域等地,以其肥沃受人喜爱。 4. 霓裳:又称霓衣,传说神女穿戴的彩云衣。 5. 绛坛:又称玉坛,指红色的坛子或是用玉石制成的坛子。这里指的是豪华富贵的场景。 6. 襟抱:指胸怀理想。这里表示李商隐远大的理想。 7. 竹死桐枯:传说凤凰只在竹林和梧桐树上栖息。这里表示李商隐因为社会的残酷而失去了生存的条件。 8. 踠:古代形容诗文吟咏时手臂弯曲已至腰部的姿态。 9. 三光:古人常以日月星为三光,这里是表示文学上的光辉。 10. 文星:即文曲星,古人认为文曲星掌管天上文事,也就是指文学方面的成功及成就。 注释详情»


崔珏简介: 唐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