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巨星,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自然、豪放潇洒,被誉为"玉溪金笛,天籁人声"。他早年热衷政治,胸怀大志,对于当时政治乱象深感不满,积极投身革新事业,力图革除时弊。但是他的才华和抱负很快就遭到了朝中权臣和政治上的阻挠,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
尽管他一生都在追求政治理想并坦言"愿以文章博天下",但由于时势所限,最终他只能成为朋党之争的一个牺牲品。公元858年,李商隐在四十五岁的时候郁郁而终。他的离去让他的挚友崔珏悲痛万分,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这两首《哭李商隐》以表达他内心的悲愤和对于好友的缅怀之情。
这两首诗歌以深沉的感情和辞藻丰富的语言,展现了崔珏对于好友李商隐的怀念和感慨。同时,这也是对于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浮躁的批判,呼吁人们珍惜人才、推崇真才实学,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两首诗歌不仅卓有成就地展现了李商隐的一生,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它们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仍然被广泛传颂和赞誉。
诗文: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