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译文及注释:
落日晴江里,夕阳照耀江水清澈明亮。
荆歌艳楚腰,美丽的女子身材婀娜多姿。
采莲从小惯,从小就喜欢采莲。
十五即乘潮,十五岁就开始乘潮采莲。
注释:
落日晴江里:指夕阳西下,晴空万里,江水清澈明亮的景象。
荆歌艳楚腰:荆歌指楚地的歌曲,艳楚则是指楚地女子的美貌。腰指女子的身材。
采莲从小惯:指女子从小就喜欢采莲。
十五即乘潮:指女子十五岁时就开始乘潮采莲。乘潮是指在涨潮时去采莲,因为此时江水深度适中,采莲较为方便。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采莲曲》是一首古典诗歌,描绘了江南地区采莲女的生活情景,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这首小诗用简洁明了的词汇和细腻入微的描写,塑造出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两句以“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勾勒出江南夕阳下迷人的景色。接着,作者用“荆歌”二字娓娓道来,烘托出江南的气息。在此基础上,借助细腰这一突出特征,勾勒出江南女子轻盈飘逸的体态,通过“艳”字的运用,传神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这些描写,让读者不禁想象到红色的晚霞为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增添了姿色,而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第三句则揭示了采莲女的真实身份,她正在采莲。傍晚时分,她还在江上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和勇毅。同时,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积极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这样“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的描写,将一个典型的水乡女子生活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总的来说,《采莲曲》通过贴近生活的细节描写,勾勒出江南水乡中采莲女的形象,展现了她们的美丽、勤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古典诗歌。
鉴赏详情»
刘方平简介: 刘方平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和画家,出生时间约为公元758年左右,且出生于河南洛阳,是匈奴族。他曾应天宝前期的进士考试,但未能成功,后想从军但也未能如愿,于是选择了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刘方平是文学才子,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等人为诗友,深受薪颖士的赏识。他工诗善画山水,擅长写咏物和景物的诗作,尤其是绝句,他的诗作多半表达闺情和乡思,思想内容相对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表达情感与景色相互交融的意境,富有意境和艺术内涵。他的《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诗作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据史料记载,刘方平生平也擅长绘画,擅长山水画,而其诗作也常常带有画意,表现了他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文学家和画家的多重才华。关于刘方平的去世时间并无明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