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译文及注释:
大丈夫,谁没有四方志?我和宗衮相识两年,相聚又分离,离别又相聚,行程长达三万里。怎么说呢?去年春天我们在京城相聚,我当时在桂林,衮在滑台;今年秋天,我们不期而遇在桂林;不久之后,又各自回到了滑台,这是因为王事有变。舟车往返,不止三万里吧?人生有几何?聚散如此匆忙,辽阔如此,难道不是因为难得相遇吗?岁末的时候,我们两个在野外相聚,凛冽的寒霜,低垂的朱崖,尖峰万重,平地高耸,黑色如铁,锋利如笔锋。再加上阳江、桂江,穿过军城向南流去,汇入沧海,横跨三座山,中朝的群臣怎么会知道遥远的山水?既然山水如此,人也是如此。衮对此感慨万千,与我分别。我可以忘记自己,但怎么能忘记这山水呢?
注释:
大丈夫:指有大志向的男子。
四方志:指广泛的阅历和见闻。
仆:指作者杜甫自己。
宗衮:指杜甫的好友宗衍。
京师:指当时的首都长安。
桂林、滑台:指两地的地名。
王事故:指唐玄宗的政治事件。
舟车往返:指旅途中的交通方式。
人生几何:指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倏聚忽散:指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和分离。
辽夐:指遥远的距离。
岁十有一月:指农历十一月。
二三子:指杜甫的几位朋友。
野:指郊外的野外。
朱崖:指红色的山崖。
尖山万重:指陡峭的山峰。
平地卓立:指山峰矗立在平原之上。
黑是铁色:形容山峰的颜色。
锐如笔锋:形容山峰的形状。
阳江、桂江:指两条江河的名称。
略军城而南走:指江河流经军城后向南流去。
喷入沧海:指江河汇入大海。
横浸三山:指江河在汇入大海时形成的三座山峰。
中朝群公:指唐朝的官员和文人。
遐荒:指遥远的地方。
忘我:指忘却自我。
山水既尔,人亦其然:指人的性格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我分手:指宗衍离开桂林。
岂得忘此山水哉:指宗衍离开桂林后仍然难以忘怀这美丽的山水。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是一篇赠言,通过描写作者的远大抱负与不舍之情,展现了友谊的珍贵,并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表达了深挚的情谊。
文章开头,以“大丈夫哪个没有奔走天下、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为总领,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这一开头点明了文章主旨,也为后文的叙述打下了基础。接着,作者通过“人的一生有多久?刚聚在一起,突然间又要分别,像这样相距遥远,更何况像这样的知己朋友极难遇上”这句话表达了不舍之情。其中“海内存知己”的感觉体现了友谊的珍贵,是作者对友情深刻的认识与感悟。而最后的“亦复何辞”,则展示了作者的豁达心态,让人读起来不禁有一种轻快潇洒的感觉。
接着,文章进入第二段,再现了桂林瑰丽的自然风光,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送人的真挚情谊,并希望好友能永远记住这美丽的风景,也永远记住彼此的友谊。这一段话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表现出作者珍惜友谊的态度,反映了他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篇赠言描绘了作者豁达的心态与深挚的友谊,通过歌咏自然风光,向好友表达无尽的祝福与思念。文章结构清晰,表现手法独特,具有较高欣赏价值。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宗判官序》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撰写的一篇赠别文章,送别的对象是他的好友宗衮。宗判官是唐代中级官员,帮助朝廷特派大臣佐理政务,但其生平资料不详。而滑台则是当时河南省滑县的地名。
整篇文章采用了序文这种文体,是一种专门为送别而写的文章,因此以临别赠言的形式展开。文章的开头是“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的高昂格调,表现出王之涣内心深处对友情和胸怀的追求,将离别的伤感一扫而空。
接着,王之涣简单叙述了与宗衮相聚的短暂时间,以时间之短、行程之长对比,道出了对世事人生的感慨。同时,通过“王事故也”四字,将生活的辛酸、个人的哀乐完全覆盖,表现出“大丈夫”气,令人感叹。
虽然文章中也不免有“人生几何”、“知己难遇”的淡淡悲伤,但最后都被“亦复何辞”挥去。而结尾则是对大自然的愉悦欣喜,用“霜天”、清流、 “朱崖”、“尖山”等山水之乐来涤荡心胸,感叹远守边地的苦闷消融在山水之乐里。同时又可怜在朝的同僚困坐京城,享受不到这山野情趣。
整篇文章既表达了王之涣对友情和胸怀的向往,也展示了他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一篇内外兼修、富有文化内涵的佳作。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大丈夫哪个没有奔走天下、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奔走天下,bēn zǒu tiān xià,形容有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不懈。安邦定国,ān bāng dìng guó,指维护国家和平安定的大事)
我和宗衮在两年之间,会面了又离别,离别了又会面,这当中来来去去所经历的路程,总共有三万里。(会面,huì miàn,见面。离别,lí bié,分别)
为什么说有这么长的路程呢?去年春天,我们两人在京城相会,当时我去桂林,宗衮去滑台;今年秋天,我们竟然料想不到又在桂林相会;过了没多久,宗衮因为国事的缘故又回到滑台。(京城,jīng chéng,指北京。桂林,guì lín,广西省辖市。滑台,huá tái,指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的滑县)
坐船坐车,来来往往,哪里只止三万里呢?(哪里只止三万里呢,nǎ lǐ zhǐ zhǐ sān wàn lǐ ne,表示程度之深远)
人的一生有多久?刚聚在一起,突然间又要分别,象这样相距遥远,更何况像这样的知己朋友极难遇上,还有什么好说的!(知己,zhī jǐ,指志趣相投,情感深厚的朋友)
时间正值十一月,我们几个朋友出城到野外为宗衮饯行。秋天的天空洁净无杂物,像是俯向红色的山崖。再加上万重高山耸立,像从平地上突起。山像铁那么黑,像笔锋那么尖。又有阳江、桂江,从军城旁流过,向南流淌,喷薄进入大海,浸润着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处在朝廷的那些官员们,哪里知道遥远的边地还有这么美好的山水?山水既是这样,人也是这样,都充满情趣。宗衮面对此情此景,与我分手。忘记我还是可以的,怎么能忘掉这美好的山水啊!(饯行,jiàn xíng,为即将离别的人送行。军城,jūn chéng,指古代设在边境的城池。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péng lái、fāng zhàng、yíng zhōu,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三座仙岛)
译文及注释详情»
任华简介: 任华是唐代文学家。虽然生卒年不详,但其是青州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人。在唐肃宗时期,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务,还曾担任桂州刺史参佐。 由于未知其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无法准确给出答案。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寻找一个历史人物的出生和死亡时间: 1. 查询相关资料:例如历史史书、人物传记、诗词集等,这些资料中通常会包含该人物的出生、死亡时间或者重要生平事件; 2. 参考专业研究成果:有些历史学家或文学研究学者会就某个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报告和专著中可能会包含该人物的生卒年; 3. 借助在线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搜索关键字+人名的方式来寻找相关信息,有时候可以找到一些具体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