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译文及注释:
百花仿佛在夜间吐露芬芳,四周的景象像是含蓄的春天。星星点点的连成一片,高高的向着新月靠近。采集的珍珠并非来自合浦,赠送的佩饰却在江边异域。如果有机会去往扶桑之路,也可谈论并列于太阳的轮子。
注释:
百花:指各种花卉。
疑吐夜:疑似吐露芳香的夜晚。
四照:指四周的灯光。
似含春:像是含着春天的气息。
的的连星:星星闪烁的样子。
亭亭:高高挺立的样子。
向月新:朝向新月。
采珠:指采集珍珠。
非合浦:不是在合浦采珠。
赠佩:赠送佩戴。
异江滨:指在江边赠送。
扶桑路:指日本的传说中的神树扶桑之路。
堪言并日轮:可以说是和太阳一样伟大。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是关于中国咏物诗的起源和发展。从现有的作品来看,中国古代咏物诗的创作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时期,如《鸱鸮》和《桔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诗人创作了咏物诗,如张协、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何逊等,他们的作品表现出“尚巧似”或“形似”的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一首咏山寺夜灯的诗歌,它大体上是以虚笔写就的。首联描绘了山灯之明亮,照耀天地,宛如春天的百花盛开,给人们带来温暖和欣喜。底下的几联描写佛灯之盛、之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调动神话传说,使其具有神奇的色彩。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奇思妙想,认为佛灯堪比扶桑路和日轮。整首诗以其言之有物、意境深远、语言精练、形象鲜明等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咏物诗的特色。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意在探讨中国咏物诗的起源和发展,并通过一首具体的诗歌作品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作者的语言优美、清晰,行文流畅,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精彩的文化景观。
鉴赏详情»
注释:
1. 第一句诗句:“的的”指的是明亮的样子。“连星”表示光芒与星相连辉映。
2. “亭亭”表达了高远的样子。
3. “合浦”是汉朝时期的一个郡,位于今广东省合浦县,以盛产珍珠而著名。
4. 最后两句诗句“赠佩异江滨”,出自刘向《列仙传》旧题。原意是描述江妃二女与郑交甫之间的故事,仙女以佩珠赠人,然后消失不见。这里用佩珠作喻,形容山寺夜灯的不同寻常。
5.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扶桑是一种神木的名字,传说日出就是从其下升起。这句话的意思是,山灯也像太阳东升一样,普照大地。
注释详情»
江总简介: 江总(519~594)是著名的南朝陈大臣和文学家,字为总持,祖籍在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他出身高门,自幼聪慧并且有文才。18岁的时候担任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后迁为尚书殿中郎。江总的诗篇受到了梁武帝的赏识,之后他担任过太常卿一职。江总与张缵、王筠、刘之遴等雅士相交甚笃,被誉为忘年三友。侯景之乱后,江总先避难会稽,流落岭南,直到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才被征召回到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期,江总官至尚书令,因此也被称为“江令”。但是,据《陈书·江总传》所述,在江总的权力下,国政逐渐颓废,纲纪不立。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时,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又放回江南。他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逝世时年龄约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