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译文及注释:
谁说秋天的月亮明亮?遮挡它也不需要一尺厚的遮挡物。
谁说江水清澈?搅浑它也不需要一斗泥土。
人的情感在早晚间会翻转,平地也会突然变成山溪。
你不知道桓公和相仲父的故事,竖刁最终搞乱了齐国;
秦穆信遇到孙子,结果背叛了百里奚。
赤符天子能够看到万里之外,用薏苡做成文犀。
停婚仆碑为什么会引起震怒,青天白日中出现了彩虹。
明良之人相遇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更何况是孩童分不清谷物和杂草。
外面的皇帝有一个美艳的妻子,马角突兀地连着母鸡。
有些人以聪明自居,却像疯子一样穿着荆棘行走。
屈原怀念沙子胥,而魑魅则在风中嘶叫。
梁甫吟唱,悲伤而凄凉。
岐山上的竹子越来越稀少,凤凰也瘦弱不堪,将来还能在哪里栖息呢?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刘基的诗《梁甫吟》借古讽今,抨击了元末忠臣被弃、小人得志的政治现象。诗中所提到的赤苻天子和乃以薏苡为文犀都是历史事件。赤苻天子指东汉的皇帝,这位皇帝在位时,曾经大力重用马援。乃以薏苡为文犀则是另一件历史事件,指的是东汉马援从交阯回京城时,带回了一车薏苡,但有人却诬陷他从交阯带回的是一车明珠和有纹理的犀角,最终导致了他无法安葬祖坟。
刘基在这首诗中通过这两个历史事件,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政治现象的不满和忿懑之情。在作者看来,忠诚的臣子却常常被上层利益的斗争所淹没,而那些虚伪、贪婪的小人却能够顺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现象是十分令人遗憾和愤怒的。同时,作者也通过这首诗,向人们呼唤识破虚伪,珍惜真诚,坚持不懈地逐渐改变社会。
总之,刘基的这首诗《梁甫吟》通过借用历史典故,反映了当时政治现象中忠臣被弃、小人得志的问题,同时也向人们发出了诚信、正义和真实的呼吁。
评析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梁甫吟》这首乐府诗和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以下是补充注释:
⑴“梁甫吟”是一种乐府曲调名,也有作“梁父吟”的。传说是由三国时期著名将领诸葛亮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遇合之难的感慨,并通过现实联想到历史,再用历史阐明现实,表现出作者的抒情才华。沈德潜在评价时说:“拉杂成文,极烦冤瞆乱之致,此《离骚》之意也。”
⑵“翳”是指云雾。
⑶“淆”表示搅乱、搞混的意思。
⑷“倏忽”指极短的时间。山溪则是指山峰和溪谷之间的高低差异。
⑸“君不见”这两句是指古代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并尊为仲父,成就了霸业。但后来他宠信侍从竖刁等奸人,导致齐国大乱。
⑹“秦穆”这两句是指古代秦穆公听信逢孙的意见,反对百里奚的意见而大败。百里奚本为虞国大夫,因其才干被秦穆公委以国政,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但在此次战争中,秦穆公不听百里奚的建议,最终导致了失败。
⑺“赤符天子”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赤符是新莽末年流行的一种谶语,认为刘秀上应天命,应该继承汉统成为帝王。
⑻“以薏苡为文犀”是指把薏苡草看成是犀角。薏苡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仁即薏米,可食。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提到,马援征讨交阯时,曾以薏苡为文犀来骗过当地的土司。
注释详情»
刘基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早年曾在庐山隐居,并与当时著名文人奚遂良、陈蕃等交往。他曾担任过元朝的册封使,后来投效朱元璋并成为其重要谋士。 刘基为朱元璋量才定级,并在征讨张士诚、陈友谅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曾策划和指挥了明军在攻打忻州时的多次胜利,并在元朝末年的南北战争中为朱元璋建立起军事上的威望。他还为朱元璋撰写了《元世祖实录》等多部重要历史文献,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被收入《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有不少珍本流传至今。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基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被后人称为“刘老庄”、“刘青田”等尊号。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都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