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及注释:
年年社日停针线,每到这一天,我怎忍心看着双飞燕。如今已是江城春天过了一半,我还在这乱山深处,寂寞地守在溪桥旁。我的春衫破了,却没有人帮我缝补。我满脸泪痕,孤独地走在芳草岸上,夕阳西下,解下马鞍。花儿没有人来戴,酒也没有人来劝,我只能自己独饮,独醉,独自面对一切。
注释:
年年社日停针线:社日指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即春分、秋分等,是农民们的重要节日。停针线表示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欢聚一堂,庆祝节日。
双飞燕:指两只燕子飞舞,是春天的常见景象,也是一种美好的象征。
江城:指长江流域的城市,可能是指武汉、南京等城市。
一身犹在:指诗人自己还活着,但心中感到孤独和寂寞。
乱山深处:指偏僻的山区,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方。
寂寞溪桥畔:指溪边的桥梁,也是诗人孤独的象征。
春衫著破谁针线:春衫是指春天穿的衣服,著破表示衣服破了。谁针线表示没有人帮忙缝补。
点点行行泪痕满:形容诗人内心的悲伤和眼泪。
落日解鞍芳草岸:落日指夕阳西下,解鞍表示放下马鞍,芳草岸指青草茵茵的河岸。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但也带有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形容诗人的孤独和无依无靠。花、酒、醉都是诗人寻求安慰和解脱的方式,但却没有人能陪伴他。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词是一首思归怀人之作,作者对远方爱妻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词中提到了“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这里的“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每逢此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描写,词人表达了自己因思念爱妻而愁绪万端的心情。
在描写夫妻分离的同时,词人也通过春燕的成双形象反衬出夫妻的分离和思念之情,让读者更易理解。而“年年”二字更让人感受到了这段别离之苦涩的长期延续。
此外,词人还写道自己此刻所处的乱山深处,以及江城的春日已过大半,自身仍处于寂寞的桥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之情。这些描写都充满了沉静和动人,能够感染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词虽然是一位无名氏所作,现已列入著名词人之列,说明其流传广泛且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对作者巧妙的情感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刻地领悟人生离别之苦涩,并从中体味到诗意所表达的深邃含义。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年年春社的日子是指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在这一天,妇女们会停下手中的针线,参加春社活动。
双飞双栖的春燕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因为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所以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幸福美好的寓意。
江城指的是长江流域的城市,在这里作者描述了已经过了大半的春天,而他还孤独地身处在深山乱石之中,河滩边凄凉地伫立着,心情十分落寞。
春衫是春天穿的衣服,此时他的春衫因为穿了很久而穿破了,作者感慨自己没有人给他缝补。
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是指作者因为寂寞、孤独而流下的眼泪,让衣服上布满了泪痕。
解鞍驻马是指骑马旅行时到达目的地,停下来让马歇息。此时,太阳正在落山时分,作者在芳草萋萋的河岸停下马来,感叹身边虽有美景、美酒,却无人相伴。
花枝是指花朵,佩戴是指戴在头上或胸前。这里指即使有美丽的花朵,也没有人穿戴着它们,形容作者孤独。
美酒是精心酿制的好酒,劝酒把盏是邀请别人一起分享饮酒时的场景。虽然有美酒在旁,但作者却没有人可以邀请一起共享美酒,状况十分寂寞。
最后一句话“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无论处于何种状况,作者都是独自一人,没有任何人可以陪伴他。
译文及注释详情»
黄公绍简介: - 姓名:黄公绍 - 生卒年:出生、逝世时间不详 - 字号:直翁 - 号:无 - 谥号:无 - 出生地:邵武(今属福建) - 经历: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 - 作品:著有《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 以上是根据信息整理出的黄公绍的基本信息,如有不全之处,还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