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译文及注释:
芙蓉落尽天涵水:芙蓉花已经全部凋谢,天空中的水面清澈见底。
日暮沧波起:太阳已经落山,海面上波涛汹涌。
背飞双燕贴云寒:背对着飞翔的双燕,感受到云寒的凉意。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独自来到小楼东侧,靠在栏杆上眺望。
浮生只合尊前老:人生如浮云,只有在饮酒作乐中才能度过晚年。
雪满长安道:长安的道路上铺满了白雪。
故人早晚上高台:期待着故人早晚能够来到高台上。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送给我江南的春天和一枝梅花。
注释:
芙蓉:一种水生植物,花大而美丽。
天涵水:指天空中的湖泊或海洋。
沧波:波涛汹涌的样子。
背飞:背向着飞行。
双燕:两只燕子。
贴云寒:燕子飞得很高,似乎贴着云彩。
小楼:指一座小型的楼阁。
倚阑:倚着栏杆。
浮生:指人生。
长安道:指长安城的道路。
高台:指高处的平台或台阶。
江南春色:指江南地区春天的景色。
一枝梅:指一枝梅花,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的作者未知,但是通过对文中精细描绘的秋景进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苍茫萧索的情调。文章开篇写日暮登楼所见,形容荷花落尽的秋天江上景色。烟波荡漾,客愁离思,将读者带入一个萧瑟凄美的世界中。描写中"背飞双燕贴云寒",突出了友情的珍贵,以及相聚与分别的深意。"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表达了倚栏怅望者的孤独,以及面临万物皆有归宿的年华流转时所带来的思索和感慨。文章结尾唯美而深刻,"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写出人生匆匆,岁月如梭,唯有借酒消愁,才能追求片刻的宁静。同时,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更是将离别和孤独融入其中,让人不禁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而感到震撼。整篇文章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江南秋景图,并通过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关联,巧妙地表达了友谊、离别、孤独等深刻情感,读来感人肺腑。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夏天已过,荷花凋落。寥廓(liáokuò)的天空与浩瀚(hàohàn)的江水相连,暮色中秋风吹起碧波。比翼的双燕各奔东西,贴着高寒(gāohán)的云天,远远飞去。我独倚在小楼东边的栏杆。人生应当饮酒尽欢,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长安大雪漫天,阻断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楼远望,盼望我的归来。江南春来早,请赠我梅花一枝,让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明媚。
注释:
1. 暮色:天黑以后的时候
2. 比翼:形容两只燕子紧密相依飞行的情景
3. 高寒:高高在上且气温寒冷的形容词
4. 碧波:形容江河湖海清澈的颜色和波纹
5. 人生应当饮酒尽欢:意为应该享受人生,尽情畅饮
6. 半醉半醒:形容喝酒醉意正浓的状态
7. 长安大雪漫天:描写了大雪纷飞的景象,长安指古代首都长安城
8. 登楼远望: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的动作
9. 江南春来早:指江南地区的春天较早到来,也是诗歌中表示春天即将到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10. 明媚:指阳光明媚、晴朗明亮的样子,为形容春天生机勃勃,一片生机的景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舒亶简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出生于浙江慈溪。治平二年(1065年)他中进士,同时也获得了状元的称号,授任临海尉。之后,他历任神官院主簿、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等职。之后,他受命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一起劾奏苏轼,因此被称为“乌台诗案”的重要人物。 舒亶还曾担任过知杂御史、判司农寺,官至给事中、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年),他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因开边有功,升为直龙图阁待制。翌年逝世,享年63岁。 舒亶在文学上也有卓越的成就,他所著的《舒学士词》50首被收录在赵万里辑的作品集中,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