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译文及注释:
大江一片浩荡,离愁足有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见峰。
远戍只闻鼓声,寒山却见松。
九十岁方称半,回程何处寻踪?
注释:
大江:指长江。
浩荡:形容江水宽广、气势磅礴。
离悲:离别之悲。
足几重:非常悲伤。
潮落:潮水退去。
犹如盖:像是一块厚厚的盖子。
云昏:云雾笼罩,昏暗。
不作峰:山峰不可见。
远戍:远方的军营。
唯闻鼓:只听到远处的鼓声。
寒山:寒冷的山峰。
但见松:只看到松树。
九十方:指方位之一,大约是东南方向。
称半:大约是指走了一半的路程。
归途:回家的路。
讵有踪:是否有踪迹可循。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晚出新亭》是一首以写江上景色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将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感受,表现了江水浩荡、离愁激荡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孤寂之感。
诗的起势巧妙,首句写景,次句写情,首尾呼应。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这样的开篇即点出了“离悲”的主题。接下来四句详细描绘了江上景色,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江水汹涌,波涛翻滚,潮落云昏,戍鼓肃杀,寒松萧索等景象。在极度的荒凉与萧索之中,诗人不得不孤舟远征,艰难独行,并感慨征程艰辛,归程未定。整首诗情与景交融,意境幽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诗语言洗炼,表现自然,意境幽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优秀的描述诗之一,影响颇深。
鉴赏详情»
译文:
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尽管江上潮势已经低落,但汹涌翻滚的波涛仍然犹如高张的车盖,水面之上云雾沉沉,无有峰峦之状。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顿添几分肃杀之气;远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满目萧索。如果人的一生九十年,我才刚刚过去一半,现在孤舟远征,可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
译文详情»
阴铿简介: 阴铿约生于511年,卒于563年左右,字子坚,出生于甘肃武威的姑臧(今甘肃武威)。他是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朝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其高祖曾经迁徙至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而他的父亲子春则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从小就喜欢学习,能够背诵诗赋,后来涉猎广泛历代史书,尤其擅长写五言诗,在当时备受重视。他曾经担任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后来入陈担任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并以其文学才华受到了陈文帝的赞赏。阴铿历经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等职务,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在文学风格上,阴铿的艺术特点与何逊颇为相似,后人有称他们为“阴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