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译文及注释: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意为:月亮初升,照在妆镜上,但女子因为懒散而没有整理好自己的发髻和头饰。厚重的帘子静静地垂着,楼层高高地远离,落花在风中飘摇,让人感到忧伤。)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
(意为:在柳树丛生的堤岸上,芳草茵茵,小径蜿蜒,但是梦境却在辘轳井边破灭。)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意为:昨夜深更,酒醒后,春天的忧愁却让人生病。)
注释:
一钩初月:指初弦月,即新月初露出一点弧度的月亮。
临妆镜:指照妆的镜子。
蝉鬓凤钗:蝉鬓指太阳穴两侧的发髻,凤钗指发髻上的饰物。
慵不整:懒得整理。
重帘静:指厚重的窗帘,使室内静谧。
层楼迥:指楼层高耸,相互错落。
惆怅:忧愁、伤感。
落花风不定:指风吹花落,风势不稳定。
柳堤芳草径:指柳树丛生的堤岸,草木葱茏。
梦断辘轳金井:指梦中的情景,辘轳是古代的一种织布工具,金井是指井口上的金属盖子。
更阑:指夜深。
酒醒:指醉酒后清醒。
春愁:指因春天的变化而引起的忧愁。
过却病:指病已经痊愈。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表达思妇伤春伤别的佳作。通过描写思妇处在重帘层楼的环境下,与外界、与春天隔绝的艰难处境,传达出李中主孤独无依的痛苦。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如“落花风不定”、“柳堤芳草径”和“辘轳金井”,将景物与情感巧妙结合,大大渲染了春愁情绪。词人最后以“春愁浓于酒,春愁之苦人且甚于作病”的哀叹,表达出思妇因伤春伤别而深陷痛苦之中的心情。
这首词的描写生动细腻,展现出唐宋词派的特色。同时,作者使用了多种意象,并采用反复对应的手法进行渲染,使词作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总之,这首词作为汉文化中一篇经典之作,无论是在意象运用、语言表达还是情感传递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赏析详情»
李璟简介: 李璟(916年-961年8月12日)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他出生在916年,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在位时,李璟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先后消灭了楚、闽两个小国,南唐的疆土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达到了最大程度。 尽管南唐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但由于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逐渐下降。李璟非常喜欢读书,并有多才多艺。他经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人一起饮宴赋诗。他的词作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语言简练,被誉为江南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是流芳千古的名句,广为传诵。 961年8月12日,李璟在47岁时去世。庙号为元宗,谥号是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他的诗词被汇编成《南唐二主词》传世,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