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遇雨二首》拼音译文赏析

  • shàng
    èr
    shǒu
  • [
    táng
    ]
    cuī
    dào
    róng
  • huí
    táng
    jiǎo
    sāo
    qín
    shěn
    feī
  • gēng
    suō
    diào
    weì
    xiá
    qiū
    tián
    yǒu
    wàng
    cóng
    lín
  • zuò
    kàn
    heī
    yún
    xián
    měng
    pēn
    qián
    shān
    qíng
  • jīng
    yún
    zài
    tóu
    shàng
    què
    shì
    shān
    qián
    wǎn
    zhào
    míng

原文: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相关标签:写雨咏物写人写景

译文及注释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沉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回到塘边,雨点像缕缕细丝,野禽不飞,沉鱼跃不起。
我手中的蓑衣和渔笠还没来得及收起,秋田里的庄稼已经被淋湿了。
坐在这里看着黑云带着猛烈的雨水,前山却是晴朗的。
突然惊觉,原来云雨已经在我的头顶上,而山前却是晚霞的余晖。
注释:
回塘:指回到塘边。

雨脚如缫丝:形容雨点细密如丝线。

野禽不起沈鱼飞:野禽因为雨势大而无法飞翔,沈鱼则因为雨水冲刷而跃出水面。

耕蓑钓笠取未暇:忙于耕作和钓鱼,没有空闲时间。

秋田有望从淋漓:秋天的田地因为雨水充沛,有望丰收。

黑云衔猛雨:形容暴雨来临时的景象。

喷洒前山此独晴:前方山脉已经停雨,而此处却依然晴朗。

云雨在头上:突然发现头顶上有云雨。

山前晚照明:山前的晚霞照亮了周围的景色。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溪上遇雨》是一首唐诗,其写景的特点是不含蓄蕴藉,而是由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玩味中发现某种奇特情致。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为“诚斋体”,先于南宋杨诚斋发明两三百年。同时,这首诗也不同于通常唐诗抒情多、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更加突出了咏夏天暴雨的特殊韵味。 通过艺术手法的分析,可以发现该诗用八个字概括:穷形尽相,快心露骨。夏雨的来势猛、速度快、雨脚不定等特点在诗人笔下都得到了准确的表现。急雨从前山直接落至溪上,却又忽然转移,让人无可避免地惊愕,快感极强。而黑云如同撒泼、顽皮的小孩,雨滴则猛烈倾注,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享受着这场雨的力量。 此外,诗人通过写云曰“黑”,写雨曰“猛”,精准而又深刻地穷极了形容。整首诗没有寓意,也没有表达作者的心境,它就是为单纯地写出这场夏日的大雨而创作的。 鉴赏详情»


译文
环曲的池塘水面,雨水像在抽丝一般密织,野禽因为雨势太大无法起飞,鱼儿却惊得在水面飞跃起来。耕种的人和垂钓者都来不及取蓑衣和斗笠,秋季的田地都多么期待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啊。 我独自坐在山间的岩石上,看见前面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此却依然阳光灿烂。我正悠然欣赏大自然这一奇观时,忽然大吃一惊——滚滚的乌云挟带着狂风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 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山青翠的山峰上,还是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 注释: 1. 环曲:周围弯曲的形状。 2. 池塘:天然或人工修建的水体。 3. 抽丝:像抽丝一样交错纵横,形容雨点密集而连续。 4. 野禽:生活在野外的鸟类。 5. 蓑衣:一种以苇、茅叶等自然植被为材料制成的衣服。 6. 斗笠:一种帽子,多用于遮阳或防雨。 7. 秋季:秋天的季节。 8. 酣畅淋漓:形容畅快地享受某种乐趣或体验到某种感觉。 9. 独自:单独一人,无伴侣。 10. 山间:山之间的区域。 11. 岩石:石头、岩石的合称。 12. 浓密:浓厚而密集。 13. 乌云:黑色的云彩,常表示天气恶劣。 14. 含着:指云彩中含有雨水,随时可能落下。 15. 喷洒:液体因受到压力而喷出。 16. 面飞跃:指鱼儿在水面上惊跳,形容鱼儿因受到惊吓而跃起。 17. 耕种:耕作、种植庄稼。 18. 垂钓:钓鱼。 19. 青翠:形容植物新鲜嫩绿的颜色。 20. 山峰:山顶的部分,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译文详情»


崔道融简介: 崔道融是唐末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曾经历征辟为永嘉令的职务,并在官场中一路晋升至右补阙。由于心灵疲惫,他后来离开朝廷,隐居在闽南地区,自号“东瓯散人”。 崔道融是江陵著名的才子,与司空图是好友,相互切磋诗文,共同推动了当时的文学艺术发展。崔道融擅长创作绝句,他的作品以含蓄深邃、意境优美而著称。 崔道融在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在永嘉山斋创作的500首诗被编辑为《申唐诗》三卷,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外,他还有《东浮集》九卷,据说是他在入闽后所作。 崔道融逝世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其诗文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他的才华和艺术成就对于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