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译文及注释:
归:回到;山:山峰;深浅:高低;去:走;须:必须;尽:完全;丘壑:山丘和山谷;美:美丽。
不要:莫;学:效仿;武陵人: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暂:暂时;游:游览;桃源:传说中的一个幻境;里:内部。
汉字译文:回到山峰,必须完全走遍高低的山丘和山谷的美丽景色。不要效仿陶渊明,暂时游览桃源幻境的内部。
注释:
归山:回归山林之中。
深浅:指山路的曲折和险峻。
丘壑:山丘和山谷。
美:指山林的美景。
武陵人:指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
桃源:传说中的一个幸福美好的世外桃源。
暂游:暂时游览。
里:指桃源。
译文及注释详情»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佚名,但从文中提到的与王维、崔九同隐于终南山可以推测出,作者可能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隐士。在唐朝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很多文人士大夫都选择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隐居生活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以陶渊明、王维等人为代表。
崔九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曾经和王维一起隐居终南山,并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隐居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冬日寒冷,夏日炎热,生活条件艰苦,对于某些人来说,逐渐感到厌倦和孤寂。从这首送崔九归山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崔九的思念和关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看法。
总之,这首诗表现出了唐代一部分诗人的真实生活,反映出了当时政治、文化背景下的文人隐居现象。同时,也折射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这种反映生活的诗歌,即使跨越时空,依然能够引起当代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写作背景详情»
评析:
游桃源里。”这反映了作者对崔兴宗及同代士人们一种向往隐逸生活的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厌倦。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了作者对山林间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对现实生活和对自己处境的抱怨和不满。通过对桃花源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但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能太过迷恋这种隐逸的生活,应该在现实中有所作为。
从这首诗来看,作者的思想是比较超脱的,他认为生活应该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享受。他在批判现实中的黑暗时,借用了桃花源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对社会正义、人道、公德的深刻关注与热爱。因此,这首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其对当代读者依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评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裴迪、汉字译文、注释、归山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注解:
归山:指重返(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
深浅:可以理解为“路途遥远”和“路途短暂”的意思。
山峦沟壑:指山上的各种地形景观。
清净秀美:指山上的景色环境优美,而且宜人。
尽情赏玩:即完全享受,尽情欣赏。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思想家。
武陵人:陶渊明在其作品《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个人物。
桃花源:指《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幻境。
译文及注释详情»
裴迪简介: 裴迪(716-?)是唐代诗人,出生于河东(今山西)地区。他曾担任过蜀州刺史和尚书省郎等官职。裴迪以诗文见称,被誉为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杜甫等大诗人的关系密切,并且早年与王维的交往更为频繁,晚年也居住在辋川和终南山等地,两人的诗歌作品中不乏互相应和之作。 裴迪的诗风受到王维的影响较大,常常写五绝诗,描写的景色多为幽静清雅的自然风光,与王维的山水诗风格相似。裴迪的诗歌内容写实,语言简洁明快,尤其擅长通过文字描绘画面,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感受。他曾有诗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诗被称为“诗中有画”,是王维应赠裴迪的詩篇之一。 至于裴迪的出生日期和逝世时间等详细信息,根据史书记载,他出生于唐代开元年间,在唐朝末期活动。虽然其具体逝世的时间目前尚无确切记录,但裴迪的诗作却流传至今,为后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