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译文及注释:
大唐国运昌盛,物产丰富时兴旺。
在秋季逢佳节,赐宴观察百姓情。
俯瞰秦山河川,高望汉朝公卿。
暂不追忆红松子,先欣赏黄菊盛情。
这首歌颂圣人所作,全国同享太平盛世。
注释:
大唐: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昌运:指国家兴盛、繁荣昌盛的时期。
品物:指品味物品,欣赏物品的美好。
荷时成:指在适当的时机,欣赏物品的美好,能够得到满足。
乘秋:指在秋季乘船游览。
令节:指重要的节日或仪式。
锡宴:指皇帝赐宴。
观群情:指观察人们的情感和心态。
俯临:指从高处往下看。
秦山川:指秦岭山脉和长江流域。
汉公卿:指汉朝的官员和贵族。
赤松子:指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
黄菊英:指秋季开放的黄色菊花。
赓歌:指长篇叙事诗。
圣人:指杜甫。
海内:指整个中国。
同休明:指共同欣赏明亮、美好的事物。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五律《重阳赐会》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佚名。在这首诗中,诗人李泌以雄劲的笔触将重阳赐会的情景勾勒出来,展现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
首先,诗人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意境经营,为诗歌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他描写了重阳赐会的情形,表现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幻。与此同时,他巧妙地运用空间,通过描述园中景色,打造了一种舒适自然的氛围。这样的意境设计,让诗歌更加有意味,更具视觉感受和思考空间。
其次,在诗歌中,诗人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展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他通过对赐会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流转和权限变化的深刻思考。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对于自然美好和人情淳朴的向往。在这样的情感表达中,诗人既凸显了个体情感的表达,也展现了对于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探讨。
总体来说,这首五律《重阳赐会》展现了作者雄浑深远的艺术造诣,同时融合了对于生命、自然、人情的思考和表达。它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具有很强的人文价值和思想内涵,是一首堪称经典的佳作。
赏析详情»
注释:
李泌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赤松子赓歌》中提到了两个名词:赤松子、赓歌。下面是对这两个名词的详细注释:
1. 赤松子:又称为赤诵子,是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相传他是神农时雨师,可以随风雨上下,能够入火自焚。他常年居住在南岳衡山之上的赤松树下修炼,所以得名为赤松子。在文学作品中,赤松子多被用来比喻古代仙人或高人。
2. 赓歌:指为了配合别人所唱的歌曲而创作的诗歌。在古代文学中,赓歌属于一种酬唱和诗,是一种相当流行的文学形式。赓歌通常包括前奏、主歌和后奏三个部分,结构简单,音乐性强,常常被用作宴会、婚礼等场合的娱乐节目。
综上所述,李泌的《赤松子赓歌》是一首写赞美古代仙人赤松子的赓歌,在文学中常常引用赤松子这一传说人物,并以此来表达作者对于高人难得的膜拜和赞扬。同时,赓歌也是一种流传甚广的古代文学形式,其音乐性在古代节庆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注释详情»
李泌简介: 李泌(722年-789年),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大臣。他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善于文学和理政,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天宝年间,李泌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得到了当时的皇帝玄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待诏翰林,成为东宫的属言之一。 然而,因与杨国忠等人产生矛盾,李泌被迫离开朝廷,回归到名山修行。安禄山叛乱后,肃宗即位,召他参谋军事,但是却再次受到幸臣李辅国等人的诬陷和排挤,于是又离开朝廷,隐居于衡岳。 随着代宗的即位,李泌被再次召为翰林学士,但由于与权相元载、常衮等人发生冲突和斗争,最终被出使外国,不得不离开朝廷。李泌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在唐朝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誉为“李唐之冠”。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在师友们的陪伴下禅定而逝,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