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拼音译文赏析

  • chūn
    yuàn
  • [
    táng
    ]
    zhèng
  • chūn
    cháo
    hòu
    yán
    chóu
    jìng
    tái
    qián
  • fēng
    chuī
    shǔ
    dié
    luàn
    lòu
    bǎi
    huā
    xiān
  • shì
    chū
    qiān
    luó
    huǎng
    hái
    lái
    zhù
    jǐn
    yán
  • zhōng
    chóu
    lóu
    shàng
    bié
    nián
    nián
  • suí
    xiāo
    shǐ
    gāo
    feī
    xiàng
    yān

原文: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
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相关标签:闺怨春天

译文及注释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春天的景象美丽,但愁苦的妇女却在镜前忧心忡忡。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风吹得几只蝴蝶飞乱,露水洗涤着百花,使它们更加鲜艳。

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
试着拉开窗帘,回来享受锦绣盛宴。

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在音乐中,愁苦的夜晚不断重复,楼上的人们年复一年地分别。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无法像萧史那样随意高飞,飞向紫色的烟云。
注释:
春朝:春天的早晨。
物候:自然界的变化。
妍:美丽。
愁妇:忧愁的女子。
镜台:镜子前的台子。
风吹数蝶乱:风吹动了几只蝴蝶,它们飞得乱七八糟。
露洗:露水洗涤。
百花鲜:各种花朵都很鲜艳。
试出褰罗幌:试着拉开窗帘。
还来著锦筵:再次举办盛大的宴会。
曲中愁夜夜:在曲中感到忧愁,夜夜难眠。
楼上别年年:在楼上思念别离的人,年年如此。
不及随萧史:无法像萧史那样自由自在。
高飞向紫烟:飞向天空中的紫色烟雾。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此诗为唐代佚名作品,题目为《春怨》。诗人通过娴熟的艺术手法,以雄浑的笔触表现了一段春日里的情感纠葛。 诗歌中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女子内心的情感变化紧密相连,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展现出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使诗歌的意境更具丰富性和复杂性。如诗中写到“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通过对春日里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很多不同阶层的人们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心态。 此外,在诗中作者还巧妙地结合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并运用雄浑深远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思考。他通过对女子的心理变化进行描绘,以及对男女之间爱情和地位差异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 总之,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意境和雄浑的语言,成为了唐代文学中一首经典之作。能够让读者在感悟诗歌的同时,也进一步领略到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精神面貌。 赏析详情»


注释
以下是对文中提到的词语进行的补充注释: 1. 褰(qiān):指揭起、掀开。在古代汉语中,褰通常用来形容人们把物体向上提起或向上卷起的动作,也可以用于指揭露事物的本质。 2. 套裤:古代男子的一种下装,类似于现代的长裤,但在裆部和腰部设计上有所不同。古代套裤的长度往往达到膝盖以上,可以穿在长袍或者上衣之外,常常被用来显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3. 罗幌(luó huǎng):古代丝绸质地的帐篷或帷幕,用来遮蔽阳光或阻隔视线。罗幌一般由丝绸或其他高档面料制成,色彩鲜艳,花纹精美,常常被用来装点宫殿、豪宅或寺庙等场所。 注释详情»


郑愔简介: 郑愔(?- 710)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具体的出生年份未知。据记载,他在唐睿宗景云元年去世,享年不详。 除了这些简单的事实外,目前没有更多的关于郑愔的信息可以查询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