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漳南罢郡如之任,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邮吏拜,连山风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
圣主此时思共理,又应何处救苍生。
译文及注释:
漳南罢郡如之任,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邮吏拜,连山风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
圣主此时思共理,又应何处救苍生。
汉字译文:
漳南的郡守罢去了他的职务,二十四个州纷纷迎接他。
停船在岸边,旗帜飘扬,邮吏们向他行礼,连绵的山脉中风雨交加,探索着人们的行踪。
月亮中倚着船桨,吟唱着渔村的歌谣,花朵下垂着鞭子,醉倒在凤城。
圣明的君主此时思考着如何共同治理国家,又应该去哪里救助苍生。
注释:
漳南:指漳州南部地区,罢郡:指罢免官职。
如之任:如同担任。
二十四州:指漳州下辖的二十四个州县。
迎:指迎接。
泊岸:停靠在岸边。
旗幡:旗帜。
邮吏:邮递员。
拜:行礼。
连山:连绵的山脉。
风雨:指恶劣的天气。
探人行:探索人们的行动。
月中倚棹:倚靠着船桨,指在月光下。
吟渔浦:吟诵着在渔村。
花底垂鞭:指在花丛中垂下马鞭。
醉凤城:指在凤城醉酒。
圣主:指皇帝。
思共理:思考如何共同治理。
又应何处救苍生:又应该去哪里救助百姓。
译文及注释详情»
方干简介: 方干,中国唐朝著名律诗诗人,字雄飞,号玄英,生于809年,卒于888年。他出生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擅长律诗,作品清润小巧,且多警句。他的诗歌有的反映了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 方干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远大于其官职。文德元年(888年),他客死于会稽,后被归葬于桐江。门人们为了纪念他,相互论道道德,谥曰“玄英先生”。同时,门人们还收集了他的遗诗370余篇,并编入《方干诗集》传世。在《全唐诗》中他的作品收录有6卷348篇。 方干对于唐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宋代,范仲淹守睦州时,还为方干绘制了像并放置在严陵祠配享。他的思想和作品影响了后人,值得后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