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池亭才有二三亩,风景胜于千万家。
瑟瑟林排全巷竹,猩猩血染半园花。
并床欹枕逢春尽,援笔持杯到日斜。
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
译文及注释:
池亭只有二三亩,风景胜过千万家。
婆娑的林中排满了竹子,猩猩的血染红了半园花。
并肩躺在床上,枕着欢乐的春天,握着笔和酒杯,直到太阳西斜。
多年的相知成就了白发,如今欢笑不再咨嗟。
注释:
池亭:小池塘和亭子。
二三亩:指面积不大,只有两三亩。
风景胜于千万家:指这个小池亭的风景比千万家的风景都要美丽。
瑟瑟:形容风吹动的声音。
林排:指竹子像树一样排列在一起。
全巷竹:整个巷子都是竹子。
猩猩:指红色的花朵。
血染:指花朵的颜色像被血染红了一样。
半园花:指花朵只开在园子的一部分。
并床欹枕:并肩躺在床上。
逢春尽:迎接春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援笔持杯:拿起笔和酒杯。
到日斜:到了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丱角相知:指彼此相互了解。
成白首:指一起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
欢笑莫咨嗟:不要为欢乐而忧虑。
译文及注释详情»
方干简介: 方干,中国唐朝著名律诗诗人,字雄飞,号玄英,生于809年,卒于888年。他出生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擅长律诗,作品清润小巧,且多警句。他的诗歌有的反映了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 方干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远大于其官职。文德元年(888年),他客死于会稽,后被归葬于桐江。门人们为了纪念他,相互论道道德,谥曰“玄英先生”。同时,门人们还收集了他的遗诗370余篇,并编入《方干诗集》传世。在《全唐诗》中他的作品收录有6卷348篇。 方干对于唐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宋代,范仲淹守睦州时,还为方干绘制了像并放置在严陵祠配享。他的思想和作品影响了后人,值得后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