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评价事物应该从本质出发而不是仅仅从外表上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真正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再华丽的外表也只是空洞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这样的教诲,不仅适用于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待人生价值的追求。我们不能仅仅追求表面上的虚荣,而应该深入思考、探寻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诗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