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季主论卜的赏析

赏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话文学,其主题是关于宿命论和自我决定的问题。文章一开始提到了“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这句唐诗,但实际上在对话中讨论的是元代末年的腐败问题。对话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东陵侯向司马季主请教卜问的事情;第二层是司马季主回答东陵侯不必问卜,自己应该问自己的问题;第三层则是通过东陵侯的故事,展开对宿命论和自我决定的讨论。文章多用比喻来阐述观点,比如“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反映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天道何亲?唯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则强调了德行的作用。这些精辟的比喻不仅让文章更加生动,更重要的是在当时代也传播了进步的思想,呼吁人们不要盲目相信命运和神仙,而是应该依靠自己的德行和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外,这篇对话文学也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一种警示。文章通过东陵侯的故事,暗示了国家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必将会走向腐败和崩溃。文章最后呼吁人们不要迷信命运和神仙,而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德行去改变命运。虽然这篇文章的作者不为人知,但它却成为了一篇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它所传达的思想也是永恒不变的。


诗文: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
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
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燐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