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是佚名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据《唐诗纪事》所述,宋之问曾遭两次贬谪,第二次流放桂林,并最终在那里被赐死。而《灵隐寺》这首诗,大概是在他长期沉浸于越州长史职务期间创作的。
首联中的“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描述了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这座静穆的寺庙坐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远离尘嚣,显得极为庄严清寂。其中,“鹫岭”指的是北高峰即飞来峰,而“龙宫”则是指灵隐寺本身,相传龙王曾亲自请佛祖来此宣讲经法,于是这里也被称为“龙宫”。
接着,诗人写道:“紫竹栖霞洞,青松偃盘跌”,描绘了灵隐寺内部的景象。这两句描绘了紫竹、青松等植物生长的场景,使得整座寺庙被自然之美所簇拥。这里的“栖霞洞”是一个佛教名词,指佛陀涅盘后的归宿。
最后两句诗写道:“玉匣贮真印,金绳系圣号”,是指寺庙中收藏的佛印和圣号,充满了神秘感和庄严肃穆感。紧扣主题的表述,也为整首诗作了一个合适的结尾。
总体上,这首《灵隐寺》诗通过生动的描写手法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灵隐寺的壮美与神奇,并发出了对佛学与信仰的肯定声音。加之作者的身世,这首诗又透露出一种对于离故园而流离失所的人们的深情寄托,显示出佚名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感人的情感表达能力。
诗文: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