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送僧人归山》,作者为中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灵澈上人(俗姓汤,字源澄),他出生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灵澈上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成为了出家僧人,并在中国古代文化名山之一的这所寺院中修行。这首诗中所提到的竹林寺则位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上人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送僧人归山》是一首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上人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创作的诗歌。诗人描绘了竹林寺的远景,以及传来的钟声,还形容了自己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的独行景象。通过寥寥数语,诗人表达了对青山和竹林的深厚感情,也展现了对灵澈上人的敬重和祝福之情。 据萧涤非等人整理的《唐诗鉴赏辞典》所述,灵澈上人为李白的门人,他的诗歌擅长抒发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语言简练凝练,颇具禅意。《送僧人归山》一诗运用了幽雅清新的意境,表达了灵澈上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内省。 总之,这首诗歌既是灵澈上人的神韵所在,又体现了唐代士人笔下的诗意。通过唐代诗僧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人们对于自然、艺术和心灵追求的深厚关注,以及古代文化与哲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诗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一作:夕阳)


相关标签:初中古诗山水送别唐诗三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