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月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江楼月》是唐代著名诗人佚名为酬白居易的好友元稹所作。809年春,元稹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离别时,他极其思念白居易,整夜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望着圆月,追忆他们曾经在一起欣赏月亮的情景。于是,元稹在这样的抒发感情的背景下,写了这首七律《江楼月》,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思念和那份深情。 这首诗中,元稹用“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等语句,描绘出离别后思念之情。他真切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动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友谊和美好回忆的珍视。这首诗把元稹内心的感情和外在的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美妙动人的意境,展现出诗人执着思念的情感。 此外,在白居易的酬和中,他特别注明了这十二首诗均为因新境追忆旧事而作,不能一一曲叙。说明这些诗的创作背景都是在分别之后,对往日友谊的回忆和思念。这也表明了唐代文人士大夫间深厚的友谊与情感交流,这种情感和友谊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出了古人柔软、温馨和无尽的情感。


诗文: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相关标签:月亮思念 <